当前位置: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文章>>钢研纳克CNX-838顺序式波长色散X荧光光谱仪在硅酸盐岩石检测中的应用
钢研纳克CNX-838顺序式波长色散X荧光光谱仪在硅酸盐岩石检测中的应用
硅酸盐岩石 是地壳中分布最为广泛的岩石类型,主要由长石、云母、辉石、角闪石、橄榄石等硅酸盐矿物构成,其颜色、硬度、密度等物理性质因矿物组成不同而存在差异,化学性质相对稳定但长期受风化或酸性物质作用会分解。这类岩石可通过岩浆结晶形成花岗岩、玄武岩等岩浆岩,也能经变质作用生成片麻岩、绿泥石片岩等变质岩,在建筑领域是水泥、玻璃、陶瓷的重要原料,在工业中高岭土、滑石等可作特殊材料,部分还能形成翡翠、石榴石等珍贵宝石,是地球物质组成与资源利用的重要部分。
硅酸盐岩石检测
常用化学分析方法前处理复杂,分析速度慢,需要熟练的操作人员,在进行前处理过程中容易造成人为误差,特别是高含量成分检测准确性难以保证,而利用熔融制样-X射线荧光光谱法定量分析操作简便,测试速度快,分析准确性高,重复性较好。本方法适用于硅酸盐岩石中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全铁(以TFe2O3表示)、氧化镁、氧化钙、氧化钠、氧化钾、二氧化钛、氧化锰、五氧化二磷量等主、次成分量的测定。

图1 钢研纳克CNX-838
顺序式波长色散X荧光光谱仪
钢研纳克 CNX-838顺序式波长色散X荧光光谱仪 主要配置:
1) 端窗Rh靶、薄铍窗(76 µm)、60 kV/4 kW的X射线源;
2) 可配LiF200、LiF220、Ge111、PET和XS55多层膜等分光晶体;
3) 流气正比探测器(FPC,工作气体为P10气体)和NaI闪烁体探测器(SC),双512道MCA;
4) θ-2θ双独立测角仪驱动系统(精度0.0002º);
5) 48位自动进样器;
6) 通过分光晶体和测角仪系统的搭配组合,测试元素范围可涵盖B(5)~U(92)。
实验过程
1.1
|样品备置
烧失: 依据GB/T 14506.34对硅酸盐岩石进行烧失测试。
将空坩埚放入马弗炉中,升温至1000 ℃±25 ℃,灼烧2h,取出坩埚。稍冷后,置于干燥器中冷却30 min,称量。再重复灼烧30 min,再称量,直至恒重。
称取1g样品(精确至0.1 mg)于已灼烧恒重的空坩埚内,置于马弗炉中,从低温逐渐升温至1000 ℃±25 ℃,灼烧2h,取出,稍冷,移入干燥器中,放置30 min至室温,称量。重复灼烧30 min,再称量,直至恒重。
熔融制样: 准确称取0.7000 g试样(烧失后的样品),7.0000 g四硼酸锂(33%)+偏硼酸锂(67%)混合熔剂,置于铂金坩埚并混合均匀后,加入5滴15%溴化锂溶液,于熔样机中,1050℃熔融10 min,制备玻璃样片。
1.2
|工作曲线绘制
采用经验系数法和理论系数法两种方法绘制工作曲线。采用决定系数(R2)和估计标准误差(SEE)作为工作曲线的参数。各组分工作曲线的参数,见表1。

表1
工作曲线,见下图

图2 CaO的工作曲线

图3 P2O5的工作曲线

图4 AI2O3的工作曲线

图5 SiO2的工作曲线

图6 Na2O的工作曲线

图7 TiO2的工作曲线

图8 MnO的工作曲线

图9 Fe2O3的工作曲线

图10 K2O的工作曲线

图11 MgO的工作曲线
1.3
|精密度和准确度测试
仪器精密度:对GSR-17重复测定11次,测试仪器精密度,测试结果见表2。

表2
测试相对标准偏差为0.00-1.3%,仪器精密度良好。
方法精密度:选择GSR-17按照本方法制备7个玻璃熔片,平行测定7次,进行方法精密度验证,测试结果见表3。

表3
测试相对标准偏差为0.51-2.4%,方法精密度良好。
准确度:采用工作曲线测试未参与曲线绘制的GSR-17和GSR-16样品,进行准确度分析,测试结果见表4。

表4
?结论
本次实验采用钢研纳克CNX-838顺序式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测定硅酸盐岩石中10种主次组分含量,样品和熔剂比为1:10,仪器精密度和方法精密度良好,测试结果准确度较好;采用该方法绘制的工作曲线对GSR-17和GSR-16样品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