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手机版
移动端访问更便捷首个自发光生物传感器问世
2025年07月02日 11:11:28
来源:化工仪器网 点击量:6595

近日,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科学家利用量子效应原理,首次开发出一种无需外部光源的新型生物传感器,为光学生物传感技术在医疗诊断和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扫清了一大障碍。
光学生物传感器通常依赖光波作为探针来检测生物分子,在精准医疗、个性化诊疗以及环境监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如果能将光波聚焦到纳米尺度——例如小到足以探测蛋白质或氨基酸,那么这类传感器的灵敏度将大幅提升。
目前,科学家通过在芯片表面构造纳米光子结构,可以将光“压缩”至极小空间,从而增强检测能力。然而,这种纳米光子传感器需要复杂的外部光学设备来提供探测光源,限制了其在便携式检测设备和现场快速诊断中的应用。
近日,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科学家利用量子效应原理,首次开发出一种无需外部光源的新型生物传感器,为光学生物传感技术在医疗诊断和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扫清了一大障碍。
EPFL科学家提出了一种创新解决方案:利用量子现象——非弹性电子隧穿,实现了无需外部光源的生物检测。这一量子效应指的是电子像波动一样穿过一个极薄的绝缘层,并在此过程中释放光子。虽然这种过程发生的概率非常低,但科学家设计了一种特殊的纳米结构,极大地提升了光发射的可能性。
具体而言,该结构由一层极薄的氧化铝绝缘层和超薄金层组成。当电子在外加电压的作用下穿过氧化铝屏障到达金层时,它们的部分能量会激发被称为“等离激元”的集体电子振荡,进而产生光子。这些光子的强度和光谱特性会随着周围环境中是否存在特定生物分子而变化,从而实现对目标分子的检测。这种检测高度灵敏、实时且无需标记。
这项突破性成果不仅简化了光学生物传感器的结构,也为其在资源有限地区或需要便携设备的应用中开辟了新的可能,如家庭健康监测、偏远地区疾病筛查和环境污染物快速识别等。未来,这种基于量子物理机制的无光源生物传感技术,有望推动新一代微型化、高性能生物检测设备的发展。相关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光子学》杂志上。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会议中提出:“将更大力度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辈⒚魅?025年下半年重点工作。2025-08-01 11:58:15
-
中国科协发布了2025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
十大前沿科学问题包括流形的拓扑和几何分类、希格斯粒子性质和质量起源等。2025-08-01 11:53:36 -
为做好项目的立项和资助工作,化学科学部面向科技界征集2026年度化学化工领域重大项目立项建议。2025-08-01 11:15:49
-
8月1日起,一批国家标准将实施。2025-08-01 10:56:43
-
预算155万元 五邑大学采购流式细胞分析系统采购项目招标公告
流式细胞分析系统采购项目的预算为155万元,项目编号为WYUZB2025-057HW。2025-08-01 10:16:35 -
凝胶液相检测器系统采购项目、纳流液相色谱仪采购项目的预算金额为245万元,项目编号为WYUZB2025-058HW。2025-08-01 09:47:04
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