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手机版
移动端访问更便捷我国创新药进入收获期,未来三到五年有望实现非线性高速增长
2024年12月26日 15:14:56
来源:制药网 点击量:3364

有机构指出,我国医药产业的研发能力在过去几年有了显著的提升。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药物研发管线全球占比为23.6%,而2015年这个数字仅有4%。
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新发展引擎,已经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创新战略布局和保障供应链稳定的重点。为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包括《“十四五”国家药品安全及促进高质量发展规划》《“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这些政策为药学领域的蓬勃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在利好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创新药也不断迎来收获期。
有机构指出,我国医药产业的研发能力在过去几年有了显著的提升。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药物研发管线全球占比为23.6%,而2015年这个数字仅有4%。
同时,国产新药已经开始了集群式的创新落地。有报告显示,“十四五”时期以来,共有113个国产创新药获批上市,是“十三五”期间获批新药数量的2.8倍,市场规模达1000亿元。
从2023年开始,我国原创新药申请上市数量大幅增长,这也意味着今年开始,原创新药上市的数量就开始爆发。
数据显示,2023年,国产1类新药申报开展临床研究的品种数量达到694个,在总量高位的情况下保持了34%快速增长;获批上市品种数量为27个,同比增长145%。而申报上市数量达到56个,这也预示2024年开始将迎来国产1类新药获批上市的高速增长期。值得一提的是,当下国产创新药展示出小分子/大分子/基因细胞疗法等多药物范式、肿瘤/代谢/自免等多领域适应症百花齐放的格局。
据悉,在国产创新药快速发展的同时,创新药也不断走出去。机构表示,对外交易数据的激增更直观显示出中国生物医药研发制造全球竞争力的变化。
根据数据统计,2019年到2023年,我国创新药对外交易数量从11项暴涨到119项,2023年对外交易额近2500亿元,首付款238亿元,约为一级市场总融资额一半。
进入2024年,我国创新药“出海”热度不减,且“出海”形式也更加多元,除了产品直接“出海”、License-out(对外授权)模式,NewCo(New Company)模式正受到越来越多医药企业追捧。
其中,NewCo模式是将药企的某些管线剥离出来成立新的独立公司,以实现产品国际化。这种模式的兴起反映了中国生物制药行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国际风险投资公司对中国创新药研发水平的认可。据悉,今年以来,恒瑞医药、康诺亚、嘉和生物等均利用NewCo实现了产品“出海”。
以恒瑞医药为例,公司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GLP-1类创新药许可给美国Kailera公司,作为对外许可交易对价一部分,恒瑞医药获得美国Kailera公司19.9%的股权,并获得首付款、里程碑付款,最高累计可达60亿美元。
分析人士表示,随着国内创新药的快速发展,未来三到五年,我国有机会看到一批创新药械企业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非线性的高速增长。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近日,阿斯利康宣布终止三项细胞疗法合作管线,分别是通过收购得到的TCR-T疗法NT-125,以及两款CAR-T疗法AZD5851和...2025-07-31 15:24:32
-
2025年7月,恒瑞医药与GSK达成的120亿美元合作协议,创造了中国创新药海外授权的新纪录。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2025-07-31 15:22:45
-
据悉,截至2025年6月30日,该原料药项目累计投入募集资金1.79亿元,项目已签订合同待支付尾款金额共计611.07万元,剩余募...2025-07-29 16:02:50
-
今年上半年,美国FDA已批准16款创新药上市涵盖肿瘤、罕见病、感染、眼科等治疗领域。而在7月,又有大批药企宣布新药已获FDA批准临...2025-07-28 16:09:12
-
在医药行业,药典作为药品质量控制的基石,每一次修订都对制药企业产生影响。2025年新版药典的实施,为制药企业的微生物实验室带来了全...2025-07-25 17:06:52
-
在全球医药创新的浪潮中,中国创新药产业正处于关键的发展节点。今年三季度,创新药领域呈现出两个具潜力的发展方向,为投资者与行业参与者...2025-07-22 16:03:56
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