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背景
结构钢的疲劳失效是机械工程领域的重大挑战,传统方法(如基于S-N曲线的线性Palmgren-Miner模型)无法充分捕捉非线性疲劳行为与载荷序列效应。近年来,人工智能(AI)与机器学习(ML)技术为疲劳寿命预测提供了新思路,但现有研究多聚焦单一材料或复杂深度学习模型,缺乏对多种钢材的通用性模型及计算效率的对比分析。
2. 研究方法
数据来源
采用日本国立材料科学研究所(NIMS)数据库及挪威斯塔万格大学(UiS)实验数据,涵盖5种结构钢(S25C-S55C)及NV D36钢,共2794组数据。
特征包括材料机械性能(抗拉强度、硬度等)、热处理参数(正火/淬火/回火温度)及实验条件(应力幅值、载荷类型),排除冗余化学成分特征。
预处理与特征选择
数据清洗:剔除缺失值,用IQR法处理异常值。
对数变换:对目标变量"失效循环次数"进行log10转换,使其分布接近正态。
特征筛?。?/p>
相关性分析:剔除高度线性相关特征(如"抗拉强度"与"0.2%屈服应力",相关系数>90%)。
互信息分析:筛选与目标变量非线性相关性的8个特征(如"应力幅值"、"硬度")。
机器学习模型
对比四种回归算法:
多项式回归(三阶):线性计算高效。
支持向量回归(SVR):核函数选择RBF,超参数经网格搜索优化(C=1000, γ=0.1, ε=0.1)。
XGBoost回归:树最大深度=5,树数量=1500,学习率=0.01。
人工神经网络(ANN):四层隐藏层(各256神经元),30% Dropout,Adam优化器。
评估指标
均方误差(MSE)、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决定系数(R2)。
3. 结果
模型性能排名:
XGBoost综合(MSE=0.06934, R2=0.73893)。
SVR次之(MSE=0.070431)。
多项式回归与ANN效果接近(MSE≈0.071),但多项式回归计算成本显著更低。
残差分析:所有模型预测误差集中在±0.3 log10范围内。
关键发现:
XGBoost能高效捕捉非线性疲劳行为。
多项式回归在精度接近ANN的前提下,计算资源需求降低90%,适合资源受限场景。
4. 结论??
XGBoost是预测结构钢疲劳寿命的模型,精度最高。
多项式回归是计算资源的理想替代方案。
所有ML模型均优于传统线性方法,能有效整合材料属性、工艺参数与实验条件,提升预测鲁棒性。
?? 创新点
系统对比四种ML算法在多类型钢材疲劳预测中的性能,突破单一材料局限。
结合非线性损伤理论(如Pavlou提出的"S-N损伤包络线"),增强模型物理可解释性。
提出特征工程框架:通过互信息分析量化微观损伤机制对寿命的影响。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