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氨氮硝氮仪的工作原理基于特定的化学显色反应或物理特性(如光谱、电极响应),结合自动化进样、反应控制和信号检测技术,实现对水体中氨氮(NH?-N)和硝氮(NO??-N)浓度的连续、实时监测。两种指标的检测原理不同,以下分别介绍:
一、在线氨氮仪的工作原理
氨氮的检测核心是通过化学反应将水体中的氨(NH?)或铵离子(NH??)转化为可定量的产物(如有色络合物),再通过比色法或电极法测定浓度。主流方法有两种:
1. 纳氏试剂比色法(应用广泛)
反应原理:水体中的氨氮(NH??在碱性条件下转化为 NH?)与纳氏试剂(K?HgI?的强碱溶液)反应,生成黄棕色的碘化氨基汞络合物([Hg?ONH?] I),其颜色深浅与氨氮浓度成正比(浓度越高,颜色越深)。反应式可简化为:\(\text{NH}_3 + 2\text{K}_2\text{HgI}_4 + 3\text{KOH} \rightarrow [\text{Hg}_2\text{ONH}_2]\text{I} \downarrow + 7\text{KI} + 2\text{H}_2\text{O}\)
在线检测流程:
2. 水杨酸 - 次氯酸盐比色法(更环保,替代纳氏试剂法)
反应原理:在碱性条件下,氨氮与水杨酸、次氯酸盐(NaClO)反应,经催化剂作用生成蓝绿色的靛酚蓝络合物,颜色深浅与氨氮浓度成正比,在 697nm 波长处比色定量。
在线检测流程:与纳氏法类似,差异在于加入的试剂为水杨酸、次氯酸盐和催化剂,反应时间略长(10-15 分钟),检测波长为 697nm。
3. 氨离子选择电极法(快速,适用于高浓度场景)
原理:电极头部的敏感膜(含中性载体)对 NH??有特异性响应,当水样中的 NH??与膜上载体结合时,电极与参比电极间产生电势差,电势与 NH??浓度的对数成正比(符合能斯特方程),通过测定电势差计算氨氮浓度。
二、在线硝氮仪的工作原理
硝氮(NO??-N)的检测基于硝酸盐的物理特性(如紫外吸收)或化学还原反应(转化为亚硝酸盐后检测),主流方法有:
1. 紫外分光光度法(快速无试剂)
原理:硝酸根离子(NO??)在 220nm 波长处有强烈的特征紫外吸收,而水中有机物在 220nm 和 275nm 均有吸收,可通过公式校正:\(A_{\text{校正}} = A_{220} - 2 \times A_{275}\)(校正后吸光度与 NO??浓度成正比)。
在线检测流程:
2. 硝酸盐离子选择电极法
原理:电极敏感膜对 NO??有特异性响应,通过测定电极与参比电极间的电势差,结合能斯特方程计算 NO??浓度。
三、在线氨氮硝氮仪的通用系统结构
无论采用哪种检测原理,在线仪器的核心组成一致,确保自动化连续运行:
总结
在线氨氮硝氮仪通过 “化学显色 + 比色” 或 “物理特性直接检测” 原理,结合自动化系统实现实时监测:氨氮以纳氏 / 水杨酸比色法为主,硝氮以紫外法或镉柱还原比色法为主。不同方法各有优劣(如试剂毒性、检测速度、抗干扰性),需根据水样特性(如浓度、杂质)选择,但其核心目标均为快速、准确反馈氮素浓度,支撑污水处理工艺调控。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