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单个气泡及连续气泡的识别,核心是通过分析气泡在光学传感器光路中产生的信号特征差异(如信号强度、持续时间、变化速率等),结合硬件设计和算法逻辑,实现精准区分。以下是具体的实现方法,分为信号特征分析、算法设计和辅助优化手段三部分:
一、单个气泡与连续气泡的信号特征差异
气泡(尤其是水中气泡)通过传感器光路时,其光学信号(散射光、透射光)与固体颗粒物有显著区别,这是识别的基础:
特征 | 单个气泡信号 | 连续气泡信号 | 固体颗粒物信号(对比) |
信号持续时间 | 极短(通常 < 100ms),气泡快速通过光路 | 持续时间长(>500ms),气泡群连续通过 | 中等或较长(取决于流速,通常 > 200ms) |
信号波形 | 尖锐脉冲(快速上升→快速下降) | 高频波动的连续脉冲(多个尖峰叠加) | 平稳或缓慢波动(无剧烈尖峰) |
散射 / 透射关联性 | 散射光骤升时,透射光骤降(不成比例) | 散射光持续高频波动,透射光持续不稳定 | 散射光与透射光呈稳定负相关(符合浊度特性) |
信号幅度 | 峰值高(气泡单次散射强) | 峰值高低交替(气泡大小不一) | 幅度较稳定(随颗粒物浓度均匀变化) |
二、针对单个气泡的识别算法
单个气泡的核心特征是 “瞬时性、脉冲性”,算法通过捕捉这些特征实现识别:
阈值触发与时间窗判断
设定散射光信号的动态阈值(如基线值的 2 倍),当信号瞬间超过阈值时,触发 “气泡嫌疑” 判定;
同时监测信号从超过阈值到恢复基线的持续时间:若持续时间 <预设阈值(如 100ms),且波形为 “陡峭上升 + 陡峭下降”,则判定为单个气泡。
斜率分析法
计算信号上升斜率(Δ 信号 /Δ 时间)和下降斜率:单个气泡的上升斜率通常 > 5V/ms(假设信号电压输出),远大于固体颗粒物的平缓斜率(通常 < 1V/ms);
若上升斜率和下降斜率均超过设定阈值,且两者绝对值接近(脉冲对称),则判定为单个气泡。
透射 - 散射信号反演验证
正常浊度下,散射光(S)与透射光(T)满足负相关关系(S↑则 T↓,且幅度变化成比例);
单个气泡通过时,散射光骤升的同时,透射光骤降,但两者的变化幅度不成比例(如 S 上升 50%,T 下降 20%,偏离正常比例),算法可通过预设的 “正常比例模型” 识别这种异常,验证是否为气泡。
三、针对连续气泡的识别算法
连续气泡(如气泡群、管道曝气产生的密集气泡)的核心特征是 “持续性、高频波动性”,算法需结合时间序列和统计特征识别:
波动频率与方差分析
对散射光信号进行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 或滑动窗口方差计算:连续气泡会导致信号在高频段(如 10-50Hz)出现显著能量峰值,而正常浊度信号的频率较低(<5Hz);
若滑动窗口(如 1 秒窗口)内的信号方差 > 预设阈值(反映波动剧烈程度),且持续多个窗口(如连续 3 个窗口),则判定为连续气泡。
脉冲密度统计
统计单位时间内(如 1 秒)超过散射光阈值的脉冲数量:单个气泡通常 <3 个 / 秒,而连续气泡可能> 10 个 / 秒;
若脉冲密度超过设定值,且脉冲间隔均匀(气泡群匀速通过),则判定为连续气泡。
基线漂移监测
连续气泡会导致散射光信号的基线整体抬高(气泡群持续散射),且基线随气泡密度波动;
算法通过计算长时窗口(如 10 秒)的信号平均值(基线),若基线在短时间内(如 2 秒)漂移超过 ±10%,且伴随高频波动,则判定为连续气泡。
四、辅助优化手段:提升识别可靠性
硬件与算法协同
传感器采用高频采样(≥1kHz),确保捕捉单个气泡的瞬时信号(避免采样率不足导致信号失真);
结合测量池结构(如倾斜式设计),使气泡快速通过光路,强化 “单个气泡信号短、连续气泡信号持续” 的特征,降低算法识别难度。
自适应阈值调整
算法根据水样背景浊度动态调整阈值:高浊度水样中,固体颗粒物的散射信号较强,需提高气泡判定阈值;低浊度水样中,阈值可降低,避免漏检小气泡。
机器学习训练(膏端方案)
采集大量 “单个气泡、连续气泡、正常浊度” 的信号样本,训练分类模型(如决策树、神经网络);
模型通过学习信号的波形、频率、幅度等多维特征,实现端到端的气泡类型识别(尤其适用于复杂水样,如气泡与高浓度颗粒物混合场景)。
总结
识别单个气泡的关键是捕捉瞬时脉冲特征(时间短、斜率大、比例异常),识别连续气泡的关键是分析持续波动特征(高频、高方差、高脉冲密度)。实际应用中,需结合水样流速、气泡大小等现场条件,通过 “硬件优化信号特征 + 算法多维度验证”,实现精准识别,为后续的干扰剔除(如数据剔除、补偿修正)提供依据。
相关产品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