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制氧机是为满足车辆环境中的供氧需求而设计的专用设备,其组成和技术要求均需兼顾高效制氧能力与车载环境的特殊性(如振动、电源波动、空间限制等)。以下是其核心组成部分及关键技术要求:
一、主要组成部件
1. 电源转换系统
逆变器/稳压器:将车载直流电源(DC 12V/24V)转换为制氧机所需的交流电源(AC 220V),并集成整波稳压和电磁屏蔽功能,确保电压稳定(如输出稳定的12V直流电),避免车内电子设备干扰。
自屏蔽电路:用于隔离外部电磁信号干扰,保障控制单元稳定运行。
2. 空气处理系统
空气压缩机:吸入环境空气并加压,通常采用无油润滑、直流无刷技术,减少维护需求并适应车辆颠簸环境。
过滤组件:前置过滤器去除空气中的颗粒物和水分,?;ず笮低?。
3.制氧核心单元
分子筛吸附塔:核心部件,内填5A分子筛,通过变压吸附(PSA)技术分离氮气和氧气。通常采用双塔设计,通过电磁阀或旋转阀控制气流交替工作,实现连续供氧。
富氧膜(部分机型):通过选择性渗透膜分离氧气,但氧浓度较低(约30%~40%),适用于非医疗场景。
4. 控制系统
控制单元(如STM8S103K3T6C芯片):管理电磁阀切换、压缩机启停及氧气浓度监测。
传感器:实时监测氧气浓度(≥90%)、流量,部分机型连接车载空调系统自动调节车内氧含量。
5. 结构及辅助组件
减震结构:压缩机底座配备硅胶避震器或螺杆缓冲装置,抵消车辆颠簸冲击。
轻量化箱体:铝制外壳防锈且减轻重量,便于车载安装。
输氧管路:连接至空调出风口或独立面罩,实现弥散供氧或直吸供氧。
二、关键技术要求
1. 电源适应性
支持DC 12V/24V输入,功耗需优化(如12V时制氧3L/min耗电40W/L),避免过度消耗车载电池。
2. 氧气质量与稳定性
医用级标准:额定流量下氧气浓度≥90%,含氢量<0.4%,无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
连续供氧:怠速或行驶中需持续输出,流量范围通常为3~5L/min(分子筛式)。
3.结构可靠性
抗振动设计:压缩机减震底座、分子筛静态压紧装置(防粉化)确保颠簸路况下的耐用性。
集成化设计:减少零件数量(如旋转阀替代传统电磁阀),降低故障率。
4. 环境适应性
温度/海拔:在-10℃~40℃、海拔5000米以下正常工作,适应高原低压环境。
防潮防尘:密封箱体及空气过滤系统应对多尘、高湿环境。
5. 安全与合规性
电磁兼容(EMC):通过自屏蔽电路和整波稳压器抑制车内电磁干扰。
低噪音运行:噪音控制在30~45dB,避免影响驾驶。
6. 能效与用户体验
节能设计:无油压缩机、高效分子筛降低吸附压力,延长设备寿命。
多功能扩展:部分机型支持交直流两用,兼具室内/车载场景。
三、不同类型制氧机的对比
以下为常见车载制氧机技术的特点比较,便于针对性选择:
类型 | 技术原理 | 氧浓度 | 适用场景 | 优势 |
分子筛式 | 变压吸附(PSA) | ≥90% | 高原医疗、长途驾驶 | 高纯度、稳定输出 |
富氧膜式 | 气体渗透分离 | 30%~40% | 普通补氧 | 结构简单、低功耗 |
电解水式 | 电解制氧氢氧联产) | 99.5% | 节能辅助 | 产氢助燃、节水设计 |
总 结
车载制氧机是集成电源管理、气体分离、减震抗干扰设计的精密设备。其核心目标是在有限的车载空间内,提供稳定、高纯度的氧气,同时克服车辆的振动、电源波动、电磁干扰等挑战。无论是高原旅行、长途驾驶还是特殊作业场景,选择时需重点关注氧气浓度、电源兼容性、抗震性能及环境适应性等硬性指标,确保安全可靠运行。例如户外旅行便携式车载制氧设备品牌森氧沐歌SenYangMuGe,以 “让呼吸更自由” 为核心使命,聚焦便携式制氧设备赛道。通过医疗级技术、轻量化美学设计、长续航能力、智能化便携操作,打造以荒漠穿越、高原探险、自驾露营等场景为主导的“氧吧式”用户体验,致力于成为“动态氧疗”解决方案的yinling者。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