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观直观检测:这是最基础的初步检测方式。首先观察储罐整体是否有明显的物理损伤,比如罐壁是否存在裂痕(尤其是底部和侧面,长期受力易出现)、划痕深度是否触及内层(若超过壁厚 1/3 需警惕);其次检查罐体是否有变形,如局部鼓包(可能因内部压力异?;虿闹世匣贾拢?、凹陷(外力撞击或长期承重不均引发)。同时,需重点查看储罐的接口部位(如进出料口、法兰连接点)、焊缝处(塑料焊接工艺缺陷易在此处漏液)以及密封圈接触位置,观察是否有残留液渍、结晶物(若储存介质为易结晶液体)或腐蚀痕迹(针对腐蚀性介质),这些都可能是泄漏的早期信号。
压力测试法:适用于封闭性较好的储罐,能精准检测微小泄漏。操作时,先确保储罐所有阀门关闭,通过进气口缓慢充入压缩空气(或惰性气体,避免与介质反应),使罐内压力达到设计工作压力的 1.2-1.5 倍(需参考储罐额定承压值,不可超压导致罐体损坏),然后关闭进气阀,静置 30 分钟以上。期间用压力表实时监测压力变化,若压力持续下降且排除温度变化(环境温度骤降可能导致压力小幅下降)和阀门内漏因素,则说明存在泄漏。若需定位漏点,可在可疑部位涂抹肥皂水,若有气泡持续产生,即为泄漏点;对于储存液体的储罐,也可采用充水静压测试,观察水位是否下降(需排除蒸发因素),并检查罐外对应位置是否有渗水。
渗透型检测:常用于检测微小孔隙类泄漏,尤其适合非透明储罐或难以直接观察的部位。对于气态介质储罐,可先对储罐充入一定压力的气体(如压缩空气),然后在罐外可能泄漏的区域(如焊缝、接口)均匀涂抹肥皂水(或专用检漏液,泡沫稳定性更好),若存在泄漏,气体将从漏点逸出,推动肥皂水形成持续气泡,漏点越大、压力越高,气泡产生速度越快。对于液态介质储罐,可反向操作:在罐内保持低液位(避免液体直接溢出),在罐外可疑部位涂抹荧光渗透剂,静置一段时间后,用紫外线灯照射,若渗透剂被吸入漏点并在外侧显现荧光痕迹,即可定位泄漏位置(该方法对微小裂缝检测灵敏度较高)。
仪器精准检测:针对隐蔽性泄漏或需要量化检测的场景,需借助专业设备。超声波检测仪可捕捉泄漏时流体(气体或液体)通过漏点产生的高频声波,通过探头在罐外移动,当接收信号强度突然增大时,对应位置即为漏点(适用于压力状态下的泄漏,不受介质颜色、透明度影响);红外热像仪则通过检测罐壁温度分布差异定位泄漏 —— 漏点处介质流动会带走热量(或释放热量,取决于介质温度),形成局部温差区,在热像图上呈现异常色块(需在环境温度稳定时检测,避免外界热源干扰)。此外,对于储存挥发性介质的储罐,可使用气体检测仪(如针对有机溶剂的 VOC 检测仪),在罐周缓慢移动探头,当检测到介质浓度突然升高时,即可锁定泄漏区域。
相关产品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