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液的介电常数测试方法。液冷作为一种更高效的热管理方案,正在成为AI时代数据中心的关键“降温答案”。本文将带你走进液冷世界,探索浸没式液冷在数据中心的发展,以及是德科技如何用测量科技,为这场“冷静革命”提供坚实支撑。
一、浸没式液冷发展历程与应用现状
浸没式液冷是液冷方案,将整台服务器乃至整个机柜浸泡在绝缘冷却液中,实现所有元件同时冷却。浸没冷却因其更高的传热效率和对超高功率密度的支撑能力,近年来受到了极大关注。
进入2020年代,随着AI算力激增,浸没液冷开始在超算中心和云计算数据中心试点部署。据统计,中国已有多个浸没液冷项目落地,包括国家超算深圳中心二期;互联网公司等均建设了浸没液冷机柜集群。微软曾试验将双相浸没冷却应用于其Azure服务器,Meta和谷歌也投资相关研发。随着标准化推进和成本下降,浸没液冷正迎来加速增长拐点。
二、冷却液类型
冷却液是浸没式液冷的核心。单相浸没液体主要分为四大类:
1、烃类:如矿物油、合成烃等。
2、氟化液:含氟有机液体,介电性能好且不燃。
3、天然酯类:由植物油提炼的酯类,如菜籽油基绝缘液。
4、合成酯类:人工合成的酯类冷却液。
双相浸没目前主要使用氟化液工质,因为需要低沸点且绝缘的液体。
三、冷却液关键电气特性
根据OCP《浸没式冷却液体基础规范》(2022),对用于浸没液冷的液体提出了关键参数要求:
1、介电强度 > 6 kV/mm(保障绝缘性)
2、介电常数 (Dk) ≤ 2.3(20MHz–40GHz频段)
3、介质损耗因子 (Df) ≤ 0.05(20MHz–40GHz频段)
4、体积电阻率 > 1×10^11 Ω·cm
(注:Dk越接近1越接近空气,Df越低电介质损耗越小。上述要求旨在减小液体对高速信号的电气影响。)
四、浸没式液冷挑战与问题
尽管前景诱人,浸没式液冷的大规模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
1、技术工程挑战:
相比传统方案,浸没液冷在工程实施上要克服很多新问题。例如,液槽密封与防漏设计、液体蒸发损耗控制、服务器插拔和维护便利性、液体老化和更换周期等。
2、材料和化学兼容性:
绝大多数现有服务器元件(PCB板材、芯片封装、接插件、胶黏剂等)初并非针对长期泡在化学液体中设计。即使液体不导电,其对材料的相容性仍是隐患。例如某些塑料、密封胶可能被液体溶胀或析出物质污染液体;接插件长时间浸液也可能加速腐蚀或老化。这需要对服务器选材进行调整,并建立行业标准测试(OCP规范中要求检验液体对典型材料的影响)。
3、电气兼容性与信号完整性:
这是浸没液冷区别于风冷的大挑战之一。液体介质的介电常数εr约在1.8~2.2,比空气的~1.0高出近一倍。电子元件工作在介电环境改变后,其高频电气特性会发生明显变化。例如PCB走线和连接器原本按空气介电常数设计,浸入液体后特征阻抗会降低(约降10Ω以上),导致信号反射增大、带宽下降。这在高速数字信号(如PCIe Gen5/6、112G PAM4链路)上表现为回波损耗变差、串扰和插损增加,信号眼图裕度缩小。研究表明,PCIe 5.0(32Gbps NRZ)在空气和液体中基本性能相当,而PCIe 6.0(64Gbps PAM4)在液体中误码率可能相比空气增高两个数量级!这意味着在浸没环境下高速链路更容易出现误码,需要额外的均衡(DFE/FFE)和信号优化设计。
4、安全与政策:
液冷引入新材料和安全考虑。例如一些液体可燃或具温室气体属性,造成消防和环保顾虑。法规标准需更新以覆盖液冷设施的消防规范、泄漏应急、废液处理等。
5、液体管理与维护:
5.1 过滤与纯化
冷却液长期循环会夹带铜屑、焊料微粒与塑化剂;必须配置 1–5 µm 线绕滤芯或离心分离器,并定期监测水分(<50 ppm)与酸值 (TAN) 以延缓老化。
5.2 电性参数漂移
随着温度-氧化-污染累积,液体 DK/DF 会偏离初值并影响高速链路,需要在线采样或使用射频探头校验,并在阈值外及时更换。
五、标准化与测试方法(DK/DF电性参数及标定)
行业正在制定相应标准和测试方法来保障互操作性和性能。一大重点是冷却液的关键电气参数(介电常数DK、介质损耗DF)的测试与标定方法。
OCP在《浸没式液体基础规范》中提到了是德科技的射频探头法:
图1: OCP《浸没式液体基础规范》
是德科技Keysight N1501A介电探头套件和N1500A材料测试软件,配合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材料在高频下的复介电常数。
该测试方法是将探头浸入被测液体,由网络分析仪测量液体的S参数并计算DK和DF,频率范围覆盖200MHz至50GHz。这是一种宽频测试方法,也是OCP推荐用于液冷液体介电测量的方法。其优点是频带宽,适用产品全生命周期,包括设计、质检等。
六、使用是德科技的材料测试仪器测试材料性能和测量介电特性
是德科技提供丰富的材料能测试解决方案,包括测试方法和建议、仪器、夹具以及软件,它们能够帮助高效、有效地表征被测材料的电气和电磁(EM)特性。通过准确表征材料特性,为研究人员提供关键信号,帮助打造下一代技术和产品。
图2:是德科技网络分析仪
图3:是德科技材料测试套件
图4: 是德科技材料测试方案
相较于风冷,液冷对材料相容性、电气性能和系统可靠提出了更高的技术挑战,特别是浸没式液冷,虽具强大散热潜力,但在液体介电特性、电气兼容性等方面仍需持续攻关。
是德科技凭借在高频信号测试、材料介电测量、电气可靠性验等方面的技术,构建了完整的液冷测试方案,已被 OCP、ODCC 等国外和国内标准组织推荐,成为推动液冷产业标准化的力量之一。
七、Keysight AI(KAI)整体解决方案
除了电源能效这块,是德科技今年推出了Keysight AI(简称?KAI),是面向 AI 数据中心推出的端到端测试与验证架构,覆盖从预研、设计、测试到部署运营的全生命周期。通过 KAI,用户可以在部署前对 AI 集群进行全栈验证,优化硬件设计与网络拓扑,提高系统性能,并显著缩短上线周期。
KAI 包括四大??椋?/span>
1、Compute:验证 DDR、PCIe、CXL等高速数字接口设计,确保物理层信号完整性与合规性,辅以误码率测试、示波器分析等工具支持高速AI芯片开发。
2、Interconnect:针对高达1.6?Tbps速率的光/电互联通道执行全面测试,包括224?Gb/s通道级别验证,以保障信号质量和网络稳定性。
3、Network:基于真实AI训练(LLM)流量执行 workload emulation,通过 AresONE 等流量生成仪模拟 RoCEv2/RDMA,评估网络延迟、尾部时延和拥塞瓶颈,提高集群 job completion time 性能。
4、Power:分析功耗效率与电源完整性,帮助优化数据中心能源管理与热稳定性。
图5: Keysight AI 完整解决方案
是德科技致力于推动数据中心从风冷迈向液冷、从传统走向智能,协助行业客户构建更高效、更安全、更环保的算力基础设施。从冷却液介电性能测试到系统信号完整性验证,再到全面的AI数据中心测试架构——KAI平台,是德科技正在以专业力量,守护每一瓦能耗、每一个比特的数据流动。
随着产业链协同推进和测试体系逐步完善,液冷将在未来 5–10 年加速进入数据中心与边缘算力中心。届时,“服务器泡在液体里”将不再是科幻场景,而是绿色高效计算的新常态。
相关产品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