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清洗机治具(如晶圆载具、夹具、花篮等)的清洗是确保半导体制造良率的关键环节,其清洗方法需兼顾污染物去除效率、材料兼容性和洁净度要求。以下是治具清洗的详细流程和技术方案:
一、清洗目标污染物
残留颗粒:光刻胶、蚀刻产物、抛光液残留(如SiO?、Al?O?)。
有机物:光刻胶残留(如PR)、助焊剂、指纹油污。
金属污染:铜、铝、镍等金属沉积物(来自电镀或蚀刻工艺)。
氧化层:自然氧化形成的SiO?或金属氧化物。
二、清洗方法分类
1. 湿法化学清洗
流程:
预清洗:
使用DI水(去离子水)冲洗,去除表面松散颗粒。
配合超声波(40kHz~1MHz)增强颗粒剥离。
化学浸泡:
酸性溶液:如SC-1去除有机物和金属污染。
碱性溶液:如SC-2
去除氧化层和重金属。
专用蚀刻液:如HF(氢氟酸)用于去除硅氧化物残留。
漂洗:
多级DI水冲洗,避免化学液残留。
干燥:
离心干燥、IPA(异丙醇)置换干燥或氮气吹扫,防止水痕残留。
适用场景:
批量清洗(如花篮、晶舟),适合去除顽固污染物。
注意:需根据治具材质(如不锈钢、石英、塑料)选择化学配方,避免腐蚀。
2. 超声波清洗
原理:
利用超声波空化效应产生微射流,剥离附着在治具表面的颗粒和薄膜。
参数设置:
频率:
40kHz~1MHz(高频适合微小颗粒,低频适合大颗粒)。
功率密度:
0.5~5W/cm
2,避免过高导致治具损伤。
清洗液:DI水+少量表面活性剂(如中性清洁剂)。
适用场景:
复杂结构治具(如多孔载具、夹爪)的深层清洁。
注意:需控制超声时间(5~15分钟),避免空化腐蚀。
3. 等离子清洗
原理:
通过辉光放电产生等离子体(如O?、Ar、CF?),利用活性粒子轰击污染物,实现物理和化学双重去除。
工艺参数:
气体:O?(去有机物)、Ar(物理轰击)、CF?(去氟污染物)。
功率:
100W~1kW,根据治具尺寸调整。
时间:5~30分钟。
适用场景:
精密治具(如光罩夹具、微缩载具)的纳米级清洁。
优势:无液体残留,适合怕湿润的部件(如陶瓷、金属)。
4. 兆声波清洗(Miracle Wave)
原理:
高频超声波与化学液协同作用,产生均匀分布的空化泡,温和剥离污染物。
特点:
避免传统超声的局部过热和侵蚀问题。
适用于超薄或易碎治具(如玻璃载具、PDMS模具)。
应用:
封装中TSV(硅通孔)载具的清洁。
5. 机械刷洗(干式或湿式)
干式刷洗:
使用软质刷毛(如尼龙、PVA)配合真空吸附固定治具,旋转刷洗表面。
适用:大颗粒污染物去除(如切割后陶瓷基板)。
湿式刷洗:
在清洗液中结合刷洗,去除顽固残留(如焊锡残留)。
注意:需控制刷压力和速度,避免划伤表面。
三、清洗后处理与检测
干燥:
离心干燥:高速旋转甩干水分。
IPA置换:先用IPA浸泡,再逐步替换为DI水,最后氮气吹干。
真空干燥:适用于热敏感材料(如塑料治具)
洁净度检测:
颗粒检测:激光颗粒计数器
残留检测:FTIR(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有机物残留,或EDX检测金属污染。
目视检查:显微镜下观察是否无划痕、水印或污渍。
四、注意事项
材质兼容性:
不锈钢治具:耐酸碱,但需避免强氧化剂(如浓硝酸)。
石英/陶瓷治具:耐HF以外的多数酸液,但脆性大需防机械冲击。
塑料治具(如PFA、PVC):仅适用温和化学液(如DI水+中性清洁剂)。
污染交叉防控:
不同工艺的治具分开清洗,避免金属/有机物交叉污染。
清洗机定期维护,更换化学液和过滤滤芯。
成本优化:
批量清洗优先采用湿法+超声波,单件精密治具用等离子或兆声波。
回收利用化学液(如DI水循环系统),减少耗材消耗。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