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德国REXROTH比例换向阀的油路是否堵塞,需结合系统症状、压力检测、流量测试及拆解检查等手段,以下是具体方法和步骤:
一、REXROTH比例换向阀先通过系统症状初步判断
油路堵塞(包括阀内部油道、进 / 出油口管路)的典型表现:
动作异常:执行元件(如油缸、马达)动作迟缓、卡顿,或仅单向动作正常(如换向时一侧无动作)。
压力异常:阀的进油口压力正常,但出油口压力骤降或无压力;或阀前后压力差远超正常范围(正常工作时压差较小,仅克服流阻)。
流量不足:系统流量表显示实际流量远低于理论值,且排除泵、溢流阀等其他元件故障。
局部过热:堵塞部位因油液节流产生大量热量,用红外测温仪检测阀本体或连接管路,若局部温度明显高于其他部位,可能存在堵塞。
二、REXROTH比例换向阀压力检测法(核心手段)
通过测量阀进出口及关键油道的压力,判断堵塞位置和程度:
检测进油口压力
在比例换向阀的进油口(P 口)安装压力表,启动系统并施加控制信号,观察压力是否达到系统设定压力(如泵的输出压力)。
若进油口压力正常(与系统压力一致),说明堵塞可能在阀内部或出油口管路。
若进油口压力明显偏低(远低于系统压力),可能是进油管路堵塞(如过滤器堵塞、管路折弯),需先排查上游油路。
检测出油口压力
在阀的工作油口(A 口或 B 口,对应执行元件的进出油)安装压力表,操作阀换向并施加不同控制信号:
若出油口压力为 0 或远低于负载所需压力,且执行元件无动作,可能是 A/B 口对应的内部油道堵塞。
对比 A 口和 B 口压力:若一侧压力正常,另一侧压力异常,说明该侧油道(如阀芯对应油口、节流孔)堵塞。
测量压力差
同时监测阀的进油口(P)和出油口(A/B)压力,计算压力差(ΔP = P 进 - P 出):
正常工作时,ΔP 较?。ㄍǔ!?bar,具体参考型号手册),仅为油液流经阀的流阻损失。
若 ΔP 显著增大(如超过 20bar),说明油液在阀内流动受阻,存在堵塞(如阀芯卡滞导致开口过小、油道内有杂质堆积)。
三、REXROTH比例换向阀流量测试法
通过检测阀的实际流量,判断油路通断:
用流量计直接测量
在阀的出油口(A/B 口)串联流量计,施加额定控制信号(如 10V 或 20mA),观察流量是否达到该阀的额定流量(参考产品手册):
若流量为 0 或远低于额定值,且进油压力正常,可确认油路堵塞。
若流量随控制信号增大而无明显变化(正常应呈线性增长),可能是阀内部节流孔堵塞,导致流量无法调节。
通过执行元件速度反推
若没有流量计,可通过执行元件(如油缸)的动作速度计算实际流量(流量 = 油缸有效面积 × 速度):
若计算流量远低于理论值(泵输出流量分配到该阀的部分),且排除执行元件内漏,说明阀的油路存在堵塞。
四、REXROTH比例换向阀拆解检查法(确认堵塞物)
若压力和流量检测表明存在堵塞,需拆解阀本体检查具体位置:
拆解前准备
先释放系统压力,拆卸阀与管路的连接,标记油口位置(避免装错),清洁阀表面防止杂质进入。
检查关键部位
阀芯与阀孔:观察阀芯是否卡滞,阀孔内是否有金属碎屑、密封件碎片等杂质(常见于油液污染严重的系统),导致油道堵塞。
节流孔 / 阻尼孔:比例换向阀内部通常有用于控制流量的节流孔或阻尼孔(直径可能仅 0.5-2mm),用细钢丝(直径小于孔径)或压缩空气吹扫,若钢丝无法穿过或气流明显受阻,说明堵塞。
回油口(T 口):检查回油口是否被杂质堵塞,导致油液无法回油箱,进而影响工作油口压力。
判断堵塞原因
若堵塞物为金属颗粒、焊渣,可能是系统安装时清洁不到位,或泵、油缸等元件磨损产生碎屑。
若堵塞物为橡胶碎片,可能是密封件老化脱落(如 O 型圈、组合密封),需检查密封件状态并更换。
若堵塞物为油泥,说明油液长期未更换,氧化变质形成胶质,需更换油液并清洗系统。
五、REXROTH比例换向阀排除其他干扰因素
需先排除非堵塞导致的类似症状,避免误判:
阀芯卡滞:若阀芯因磨损或变形卡滞在某个位置,可能导致油口关闭,表现类似堵塞,但压力差通常更大(接近系统压力),且手动推动阀芯可短暂恢复(堵塞则无法恢复)。
电磁铁故障:比例电磁铁损坏会导致阀芯无法打开,油口无流量,但此时阀进出口压力差为 0(因阀芯未动作,油口未连通),与堵塞的 “高压差” 特征不同。
放大器故障:控制信号异常导致阀芯开度不足,流量偏小,但压力差随信号增大呈规律性变化,堵塞则无规律。
总结
判断油路堵塞的核心逻辑是:通过压力差和流量异常定位堵塞存在,通过拆解确认堵塞位置和杂质类型。日常维护中,定期更换液压油和高精度过滤器,可大幅减少堵塞风险。若堵塞频繁发生,需排查系统污染源头(如油箱密封不良、元件磨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相关产品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