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效粒径”是激光粒度仪中的核心概念,其应用贯穿于仪器测量原理、数据处理及结果解释的全过程。等效粒径是指当一个颗粒的某一物理特性(如体积、散射光强、沉降速度等)与同质的球形颗粒相近时,用该球形颗粒的直径来代表实际颗粒的直径。由于实际颗粒形状复杂(如棒状、片状、多面体等),无法直接用“直径”描述其大小,而球形是简单的几何模型。等效粒径通过对比某一物理特性,将非球形颗粒简化为“虚拟球形颗粒”,从而用直径这一直观量表征颗粒大小。
激光粒度仪主要基于散射光强或衍射角度测量颗粒大小,其等效粒径属于等效散射粒径,即:
1、等效体积径:假设颗粒的散射光强与某一球形颗粒相同,则该球形颗粒的直径即为等效体积径。这是激光法默认的等效方式,反映颗粒的体积分布特性。
2、修正模型:对于非球形颗粒(如棒状、片状),需通过修正算法(如拟合椭圆法、比表面积法)补偿形状差异,计算更接近真实体积的等效粒径。
等效粒径的局限性与误差来源:
1、形状影响:非球形颗粒(如棒状、片状)的散射特性与球形差异较大,可能导致等效粒径偏差。例如:
2、棒状颗粒:长度远大于直径时,散射光强可能偏小,导致等效粒径低估。
3、片状颗粒:薄片结构可能遮挡部分激光,导致等效粒径高估。
4、复折射率选择:计算中需已知颗粒材料的复折射率,但其值可能因样品杂质或表面处理而变化,引入误差。
5、多重散射效应:高浓度样品中,颗粒间相互遮挡或多次散射会干扰测量,需通过稀释样品或算法校正。
等效粒径的实际应用场景:
1、工业质量控制:如制药、陶瓷、化工等领域,通过等效粒径快速评估粉体粒度分布,优化工艺参数。
2、研究与分析:在颗粒形态研究中,等效粒径可作为初步表征,但需结合显微镜或图像法分析形状差异。
“等效粒径”是激光粒度仪将复杂颗粒形状简化为球形模型的关键概念,其应用依赖于光学散射原理和数学模型的修正。尽管存在形状敏感性和复折射率选择等限制,但它仍是目前便捷的粒度表征方法之一。对于非球形颗粒,需结合修正算法或其他方法(如图像分析)提高准确性。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