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槽及抹面
堵漏效果与材料关系十分密切,材料为堵漏技术提供基本条件和起着保障作用,优性能的,高品位的材料最终要在使用技术中体现出来,无论什么材料它一定要与堵漏技术操作相匹配、相适应。因此,本工程防水、堵漏选用材料为:特配制和生产的快凝、膨胀的堵漏型高分子材料用于堵漏修补;选择漏水最大的漏水点为中心向两边延伸,用冲击电锤或人工凿成V行槽,上口宽度为6-10㎝,深度为6-10㎝,V底部为裂缝处,V行行成后用管径为φ0。5-1软管(卡条)进行抹面抽空及埋设注浆孔。注浆孔间距80-150㎝,应确保注浆孔都半径叠合。
二、埋设注浆嘴:
注浆嘴用4-6分PV管或铸铁管,埋设在行槽内,清洗干净,用双快水泥或高标号水泥把注浆嘴稳固于行槽,埋深不小于2-4㎝。
三、封闭漏水部位
注浆嘴埋设后,除注浆嘴漏水外,其他凡有漏水现象或有可能漏水的部位(一定范围内)都要采取封闭措施,以免出现漏浆、跑浆现象。
四、试注
在漏水处封闭后注浆嘴埋设后并具有一定的强度时进行。试注时用颜色水代替浆液,以计算注浆量、注浆时间,为确定浆液配合比,注浆压力等提供参考。同时观察封堵情况和各孔连通情况,以保证注浆正常进行。
五、安装与检查
安装并检查注浆机具,以确保在注浆施工中安全使用。
六、注浆
选其中一孔注浆(选择在较低处及漏水量较大的注浆嘴),待多孔见浆后,立即关闭各孔,仍继续注浆,注浆压力应大于渗漏水压力,使浆液沿着渗水通道迸向推进,直到不再进浆时,先立即关闭注浆嘴再停止压浆。注浆结束后,将注浆孔及检查孔封堵密实。待浆液凝固后,剔除注浆嘴,观察注浆堵漏效果,必要时可重复注浆。
3.1治理原则
首先对整个混凝土墙面上严重渗漏水的孔洞、松散等重大缺陷部分进行仔细查找处理。这一步是整个堵漏的关键,一定要认真的、精心仔细地不厌其烦地做好。只有在此基础上方可进行第二步堵漏处理工作。堵漏效果与材料关系十分密切,材料为堵漏技术提供基本条件和起着保障作用,优性能的,高品位的材料最终要在使用技术中体现出来,无论什么材料它一定要与堵漏技术操作相匹配、相适应。因此,本工程防水、堵漏选用材料为:特配制和生产的快凝、膨胀的堵漏型高分子材料用于堵漏修补。
3.2堵水施工
3.2.1堵水原理
堵水的基本原理是化学注浆?;ё⒔褪抢檬止せ蚧凳侄危谘沽ψ饔孟?,将特制的高分子材料灌入到建筑物结构裂隙中,合注浆材料在裂隙中凝固,以达到充填裂隙和止水的目的。对贯穿裂缝,可采取封缝、埋管、注浆液藻到裂缝的尖顶区,从而不能消除该端区所形成的应力集中区,故处理中应周密考虑各种因素,提高浆液的充填率。对于温度裂缝,考虑到混凝土建筑对气温的"滞后效应",一般选择在混凝土体温度的低点进行灌浆处理,效果较好。
3.2.2高分子注浆材料优点
a。高分子注浆材料的可灌性、凝胶时间可以按需要调节。
b。高分子注浆材料固化后收缩小,与混凝土粘结性能较好。
c。高分子注浆材料固结体有一定抗压抗拉强度,耐久性、稳定性好。
d。高分子注浆材料操作安全、方便,压注设备简单。
3.2.3注浆法综述
注浆是一种新型化学注浆堵漏技术,它采用双液注浆。将按比例称好的三种原料加水搅拌制成甲液,按比例称好的固硫加水搅拌制成乙液,当两种液体混和后即发生聚合瓜,30秒钟表初凝,2~3分钟瓜毕,终凝成胶体。注浆采用水溶形式注入岩层,浆液粘度低,渗透性好,可注入0。1mm以下的裂缝;浆液可在潮湿、水速大、水量多条件下凝聚;凝胶还具有抗渗性好、遇水膨胀、耐侵蚀等特点,胶体抗压强度0。01~0。06MPa,抗拉强度为0。02~0。04MPa。该法通过注浆把水堵到圬工以外,从而解决水池渗漏问题。
3.2.4注浆结束标准考虑因素
以表面渗漏水是否已经有效封堵为原则。注浆时的疏导封堵技术措施:在布孔上应考虑注浆时对已有渗漏水的封堵,在注浆时应进行疏导注浆,即先注稀浆,当渗漏水中有浆溢出时则逐渐改变浆液浓度,调节浆液的凝胶时间,使渗漏水处通过注浆由内向外疏导封堵。如果注浆时部分渗漏点不能达到溢浆目的,则进行渗漏点设孔注浆,从而达到由外向内的浆液填充并封堵。
4.机械设备
高压注浆机、冲击电钻、照明设备,五金工具(钢丝钳、活络扳手、钢凿等)、泥工工具(泥板、刮刀等)及其它工具。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