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来自移植受者循环中移植物的无细胞DNA(cfDNA)是排斥反应的潜在生物标志物。通过使用微阵列和供体和受体DNA的大规模平行测序,在维持阶段的心脏移植后研究了其有用性。这些方法的缺点是成本高,周转时间长,需要供体DNA。因此,我们寻求使用数字微滴PCR(ddPCR)开发快速且经济有效的方法。
方法:从肝(LTx,n=10)、肾(KTx,n=9)和心脏(HTx,n=8)移植后的稳定受者和7例LTx后直接入院的患者采集血浆。已知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具有较高的等位基因频率,共建立了41种水解探针分析方法。血浆cfDNA预扩增,然后用传统的实时荧光PCR方法确定信息(异源)SNP,然后用ddPCR对嫁接衍生cfDNA(GcfDNA)进行定量(百分比)。
结果:平均回收率为94%(SD,13%),不精密度为4%~14%?;航庾镚cfDNA分别为<6.8%(LTx)、<2.5%(KTx)和<3.4%(HTx)。在LTx当天,GcfDNA大约为90%,到第10天,无并发症LTX接受者的GcfDNA为<15%。在2例经活检证实的排斥反应患者中,GcfDNA升高到60%,而在1例胆汁淤积症患者中未发现GcfDNA升高。
结论:开发了一种新的、经济有效的、快速的技术来定量移植受者的GcfDNA。这项技术体现了一种有希望的、潜在的通用生物标记物,用于早期检测排斥反应,这可能使更有效的治疗干预成为可能。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