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用户可能会在制备要求之外提出另外一个疑惑:绕丝式好还是挤压式好?客观地讲,任何一个厂家出厂的产品都无法全面、准确、不带任何利益目的的评述。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在流平、精度、制备完整膜层方面是可以替换的。
从工艺上讲,挤压式的涂膜棒的优势是无断丝可能,且较容易清洗,绕丝式的优势则是更为严谨地遵循麦勒棒(mayer-bar)的测试原理,由于绕丝式和挤压式在形成凹槽的原理不同,在实验过程中,实际使用的涂布量可能会有所差异。因此,建议客户在选择绕丝式还是挤压式涂布棒时,更多遵循以往使用的类型,以保证实验的一致性。
不可否认,挤压式不存在断丝的可能性,这是绝大多数挤压式厂家标榜的,但客观来看,RDS绕丝因为种种原因(不管是你故意弄断,还是使用不当)带来断丝的可能性是千分之二,这个就很厉害了。我们不妨做个假设,大家都会买电子产品(还没到检测水准),比如手机,你买1000个手机,突然发现2个不能用退换货,你认为正常吗?因此不论是绕丝还是挤压,客户以前使用什么,以后你就使用什么就好了。至于挤压式容易清洗的优势,也确实是一种优势。但是南北潮披露的另外一个数据也许可以更客观的让我们评判:客户平均使用涂布棒的更新置换周期是6.7个月,也就是说,大部分行业客户使用涂布棒(不管国产、进口、绕丝还是挤压),每半年几乎都置换一次。依据小编的经验,这主要是因为磨损带来的,清洗是否干净在于实验人员以及不同刮样流体对应用不同的清洗方式,磨损才是导致你无法制备湿膜的主要因素。
大家不妨设想下,一根头发丝那么大的钢丝,你一天在一个平板上磨个100次,半年将近2w次,铁杵磨成针的道理不会不知道吧?这样说来,挤压的优势又有多少是优势呢?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