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商
上海川纳实验仪器有限公司资料大小
293.5KB资料图片
下载次数
0次资料类型
PDF 文件浏览次数
36次人工气候箱在使用过程中确实需要定期消毒,尤其是在涉及微生物培养、植物病理研究或频繁更换样本的情况下。以下是详细的解答和建议:
为什么需要消毒?
1. 防止交叉污染
若用于培养微生物、细胞或植物,残留的病原体或污染物可能影响后续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长期使用的气候箱可能积累灰尘、霉菌孢子或细菌,影响环境洁净度。
2. 维持实验一致性
消毒可避免前次实验残留物干扰温湿度、光照等条件的稳定性。
3. 生物安全要求
若处理致病性微生物(如真菌、细菌),消毒是必要的生物安全措施。
消毒频率
常规情况:每1 3个月消毒一次(视使用频率和样本类型而定)。
高风险情况(如病原体实验、细胞培养):每次实验后或每周消毒。
长期停用后:重新启用前需*底消毒。
消毒方法
1. 物理消毒
紫外线照射:关闭箱门后,用紫外灯照射30分钟以上(注意避免对塑料/橡胶部件造成老化)。
高温灭菌:部分气候箱支持高温程序(如80℃以上维持1小时),但需确认设备耐受性。
2. 化学消毒
酒精(70 75%乙醇):擦拭内壁、托盘等表面,适合常规清洁。
次氯酸钠(0.1 0.5%):杀灭顽固微生物,但需*底冲洗避免腐蚀金属部件。
过氧化氢或专用消毒剂:选择无残留、对设备无害的试剂。
3. 注意事项
消毒前断电,移除传感器等精密部件。
避免液体渗入电路或通风系统。
消毒后充分通风,防止化学残留影响实验。
特殊场景建议
植物培养:优先使用物理消毒,减少化学药剂对植物的潜在影响。
无菌操作:结合HEPA过滤系统,并定期更换过滤器。
共享设备:每次交接使用时建议表面消毒。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请输验证码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化工仪器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