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供求商机> 133454-47-4-伊潘立酮 生物 化学试剂 科研实验用 原料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伊潘立酮(iloperidone)是一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为5-羟色胺-2(5-HT2)和多巴胺2(D2)双重拮抗剂,伊潘立酮的研发过程有点戏剧性,最初由赫斯特-罗素制药公司合成并鉴定,后来该公司决定放弃对其的进一步开发,并将其转让给Titan制药公司;1997年1月,Titan制药公司又将本品二次转让给了诺华公司,后者投资本品的III期临床开发并承担除了日本(Titan制药公司仍保留本品在日本的开发权)以外的全球范围的本品注册费用;
然而,Vanda制药公司于2004年又从诺华公司获得本品的开发权。2009年5月6日,美国FDA批准由美国VandaPharma公司开发成功伊潘立酮(商品名:Fanapt)上市,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成年人精神分裂症。伊潘立酮作为口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减轻精神分裂患者的阳性症状(如幻觉、妄想、思维紊乱、敌视、怀疑)和阴性症状(如反应迟钝、情绪淡漠、社交淡漠、少语)均有明显效果。
伊潘立酮属于5-HT2/D2受体拮抗剂,对多巴胺D3受体也有很高的亲和力,对肾上腺素a1受体、多巴胺D4受体、5-HT6和5-HT7也具有适当的亲和力,对5-HT1A、多巴胺D1和组胺H1受体有较低的亲和力。
与目前使用的抗精神病药物比较,短期、长期的安全试验结果显示,伊潘立酮的不良反应要少些,患者体质量增加幅度较小,伊潘立酮不会诱导患者发生糖尿病,患者锥体外系症状也较少(如无静坐不能、无高催乳素血症、嗜睡发生率下降、认知能力下降较少等)。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伊潘立酮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代谢情况良好,主要通过肝脏代谢排出体外。伊潘立酮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眩晕、口干、疲乏、鼻充血、体位性低血压、嗜睡、心率加快、体质量增加和QT间期延长等。伊潘立酮能增加老年痴呆性精神病患者的死亡危险,所以老年痴呆性精神病患者不可使用此药。以上信息由chemicalbook的晓楠编辑整理。理化性质本品为白色至灰白色结晶粉末,在水中几乎不溶,在盐Chemicalbook酸中微溶,在氯仿、乙醇、甲醇及乙腈中易溶。药理作用伊潘立酮是一种哌啶基苯唑衍生物,在啮齿类动物中,对5-HT2受体具有较高的亲和力
(IC50=9.3nmol/L),而对D2受体的亲和力则相对降低了一个数量级(IC50=109nmol/L);对肾上腺素a1受体亦具*的亲和力(IC50=0.4nmol/L),但对a2、5-HT1A、O和D1受体的亲和力则低得多(IC50分别为60、210、180和750nmol/L)。本品不与毒蕈碱乙酰胆碱受体和N-甲基-D-天门冬氨酸离子通道位点结合。体内外实验表明,本品具有与其他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一样的药理学特性,即具对中脑边缘的选择性作用和抗精神病症状作用,因而致低EPS发生率?;钐逋馐芴宸派渥韵杂笆跹芯糠⑾?连续19天给大鼠腹腔注射5mg/kg剂量的本品,能够显著减少额叶皮质中5-HT2受体的数量,但不影响受体亲和性,而且也不影响伏隔核和纹状体6个区域中D2受体的数量和亲和性。
这是本品与氟哌啶醇明显不同之处,后者能够增加这些区域D2受体的数量(这或许是其EPS发生率高的因素之一)。在表达有人D2A受体和人a2C肾上腺素能受体的HEK-293和CHO-K1细胞中考察本品对麦角二乙胺(LSD)激动剂活性影响的研究显示,LSD对D2A受体和a2C肾上腺素能受体的激动剂活性(pIC50分别为8.69+/-0.08和8.73+/-0.05)均能被本品*阻断[pKB分别为(8.684+/-0.14)和(8.13+/-0.03)]。所以,对a2C肾上腺素能受体的阻断可能增强D2受体阻断所致的抗精神病作用。
放射配体结合试验显示,本品对a1肾上腺素能受体以及D3和5-HT2A受体具高亲和力,表明其为一潜在的具有较少副作用的广谱抗精神病药物。合成方法(1)以间二氟苯为起始原料,经傅-克?;从?再与羟胺反应成肟,在强碱氢化钠作用下发生分子内取代反应成环,再与1-[4-(3-氯丙氧基)-3-甲氧基苯基]乙酮反应,得到伊潘立酮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请输验证码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化工仪器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