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介绍
10m3/d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
生物好氧工艺的运行,除生物转盘外,都需要进行曝气增氧。曝气不仅使池内液体与空气接触充氧,而且由于搅动液体,加速了空气中氧向液体中的转移;此外,曝气还有防止池内悬浮体下沉,加强池内有机物与微生物及溶解氧接触的目的。从而保证池内微生物在有充足溶解氧的条件下,对污水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曝气设备按供气的方式分为:鼓风曝气充氧与机械曝气充氧二大类。鼓风曝气需要风机和曝气器设备及其管道等,是主流的设计方案。而机械曝气效率低,曝气效果比较差,比较适应氧化沟工艺,能耗高,现在使用的很少。根据相关曝气溶氧效率的研究表明,氧在水中的溶解效率主要和水温,水深,气压,气泡和水的接触面积,以及空气泡在水中的停留时间相关。
其显著的特征有:
(1)浮筒在空气中露出时,通过填料表面薄水膜从空气中供给,当浮筒从水中出现在空气中时,伴随着填料表面附着的薄水膜,在空中期间,通过这个膜层可以溶解氧,溶氧效率受水膜的厚度,旋转速度,浸渍率等的影响;
(2)浮筒进出水面,对水面造成扰动,提高水表面溶氧率,从而给水中供氧。另一方面,浮筒中的生物填料表面为微生物菌种提供了生长环境,形成稳定而菌种多样的生物膜,在不需要增加耗能的情况下,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格栅井主要用于拦截悬浮物和毛发,之后废水经过沉砂隔油池,少量溶解性的含油废水沿水平方向缓慢流动,在流动中油上浮至水面,泥砂以及易沉降的无机性颗粒物沉淀在池底,之后废水在调节池进行水质水量调节,调节池采用上部盖板的全封闭形式,确保无异味散出。
废水在调节池通过提升泵提升进入水解酸化池,水解酸化处理方法是一种介于好氧和厌氧处理法之间的方法,和其他工艺组合可以降低处理成本提高处理效率。该处理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将难降解有机物分解成易降解有机物,同时将大分子有机物降解成小分子有机物,可以大大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为后续的生化处理做好准备。
水解酸化池出水进入A/O池,A/O生物脱氮工艺是由缺氧和好氧两部分反应组成的污水生物处理系统。污水进入缺氧池后,依次经历缺氧反硝化、好氧去有机物和硝化的阶段,流程的特点是前置反硝化,硝化后部分出水回流到反硝化池,以提供硝酸盐。在缺氧池中,反硝化菌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作碳源,将回流混合液中带入的大量NO3-N和NO2-N还原为N2释放至空气中,使废水中BOD5和TN浓度大幅度下降;在好氧池中,有机物被微生物降解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有机氮被氨化继而被硝化,使NH3-N浓度显著下降。伴随着硝化过程,NO3-N的浓度增加,含NO3-N的混合液由好氧池末端的混合液回流泵回流至缺氧池完成反硝化过程。该阶段完成后,好氧池的出水进入二沉池,实现泥水分离,沉淀池的上清液自流进入消毒池,之后经消毒达标排放。
10m3/d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A/O工艺由于其同时具有降解有机物及脱氮作用,且运行管理方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污水处理工艺是根据污水的水量、水质、出水要求和当地的实际情况等多方面的因素确定的,所以中小型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站一般选用A/O等工艺。
工艺特点
优点
1、效率高
该工艺对废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等均有较高的去除效果。当总停留时间大于54h,经生物脱氮后的出水再经过混凝沉淀,可将COD值降至100mg/L以下,其他指标也达到排放标准,总氮去除率在70%以上。
2、流程简单,投资省,操作费用低
该工艺是以废水中的有机物作为反硝化的碳源,故不需要再另加甲醇等昂贵的碳源。
缺点
1、由于没有独立的污泥回流系统,从而不能培养出具有功能的污泥,难降解物质的降解率较低。
2、若要提高脱氮效率,必须加大内循环比,因而加大了运行费用。另外,内循环液来自曝气池,含有一定的DO,使A段难以保持理想的缺氧状态,影响反硝化效果,脱氮率很难达到90%。
生物膜法是土壤自净过程的人工强化,主要去除废水中溶解性的和胶体状的有机污染物,同时对废水中的氨氮还具有一定的硝化能力。生物膜法在处理工业废水中有着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