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生物检测领域,快速且精准地测定大肠菌群与大肠杆菌的含量,是保障食品安全、饮用水安全以及公共卫生的关键环节。大肠菌群大肠杆菌 (ECC) 显色培养基平板,凭借其科学的设计与卓yue的性能,成为了这一领域中不可或que的检测工具。
产品名称:大肠菌群大肠杆菌 (ECC) 显色培养基平板
英文名称:Chromogenic Coliform & E.coli(ECC) Agar Plate
其他叫法:ECC 显色平板培养基、大肠菌群大肠杆菌显色培养基平板
这些不同的名称,都围绕着产品的核心用途与特性,方便科研人员、检测人员在各类交流场景中准确指代,促进信息的高效传递。
产品编号 | 产品类型 | 包装规格 |
---|
CRM003A | 即用型成品平板 | 90mm×20 个 / 盒 |
这样的包装设计充分考虑了实际使用需求。每盒 20 个 90mm 的平板,既满足了日常检测任务量的需求,又方便储存与运输。对于小型检测机构而言,不会因包装过大导致储存困难;对于大型检测中心,也能通过合理采购与管理,确保检测工作的连续性,有效降低成本。
产品主要用于 24 小时平板法快速检测大肠菌群大肠杆菌。大肠菌群和大肠杆菌作为重要的卫生指示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一旦它们在食品、饮用水中大量出现,便意味着这些样本受到了污染,可能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比如,受污染的饮用水可能引发肠道疾病,受污染的食品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等。所以,快速检测它们对于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保障大众健康意义重大。
营养供给:蛋白胨和酵母膏粉就像为细菌精心准备的营养套餐,为细菌生长提供全面的氮源以及维持生命活动必不可shao的微量元素,助力细菌茁壮成长。
渗透压调节:氯化钠如同细菌生存环境的 “稳定器",维持着均衡的渗透压,确保细菌细胞在适宜的环境中正常运作,避免因渗透压异常而受损。
杂菌抑制:十二烷基硫酸钠扮演着 “杂菌清理工" 的角色,有效抑制革兰氏阳性菌,让大肠菌群和大肠杆菌在生长过程中不受过多干扰,突出目标菌的生长。
显色原理:混合显色底物是检测的关键 “密码",它能分别与大肠菌群和大肠杆菌所对应的酶发生特异性反应,如同钥匙与锁的精准匹配。反应后释放的显色基团,使大肠菌群产生紫红色菌落,大肠杆菌产生蓝绿色菌落,实验人员借此便能轻松区分。
培养基主要包含蛋白胨、酵母膏粉、氯化钠、十二烷基硫酸、混合色素、琼脂、蒸馏水,最终 pH 值稳定在 7.0±0.2。各成分各司其职,共同营造出适宜细菌生长与检测的环境。
在洁净环境中,打开包装即可使用。但无菌操作至关重要,稍有不慎引入杂菌,就可能干扰检测结果,导致误判,影响检测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保障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使用特定的质控菌株,在 35 - 37℃培养 24h 后观察。如大肠埃希氏菌 ATCC25922 生长率需 PR≥0.7,呈现蓝绿色菌落,滴加靛基质试剂,菌落边缘显红色等,这些标准确保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