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
微针的机械性能测试
阅读:127 发布时间:2025-7-23为了探究倒刺角度、个数和层数对于微针穿刺力和拔出力的影响,我们采用Universal TA质构仪设备模拟微针插入敷料中的实验(见图3-8),微针被固定在探头上,对准平台的敷料模型,以1 mm/s 的速度向下移动直至wanquan插入到水凝胶中,再以同样的速度向上拔出,每次测试重复三次,得到应力与位移的曲线关系。为了探究出zuiyou的微针结构,我们对不同倒刺角度的微针进行了该机械性能测试。其中,敷料模型采用了5%的琼脂糖水凝胶制作,其具有一定的硬度、弹性模量等特性,适合模拟一些常用敷料的机械响应,此外,透明性的水凝胶也便于观察穿刺的过程和结果,是微针研究中常用的测试模型。
图3-8 机械性能实验示意图
3.2.2.1 不同倒刺角度微针的应力测试
探究了不同倒刺角度微针的穿刺力和拔出力,得到了应力与位移关系的曲线图。为了体现出倒刺的黏附力特性,计算了二者之间的差值,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3-9 不同倒刺角度的应力-位移曲线图以及差值。(a)不同倒刺角度刺入力-位移曲线;(b)不同倒刺角度的拔出力-位移曲线;(c)拔出力与刺入力的差值
由3-9(a)(b)可以看出, 随着倒刺角度的增加,穿刺力和拔出力都随之增大,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当倒刺角度为30°时,穿刺力为1.57±0.004 N,拔出力为1.64±0.002 N,差值约为0.071 N;45°时,穿刺力为1.7±002 N,拔出力为1.98±003N,差值约为0.28 N;当角度为60°时,穿刺力为2.55±004 N,拔出力为2.58±003 N,差值约为0.03 N。将每个角度的差值绘制成点线图可以看出,向下的倒刺可以提高微针的黏附力,但随着角度的增加,拔出力与刺入力的差值会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考虑到因为角度过大时,倒刺几乎成水平角度,更难刺入。在45°时,其差值比30°和60°分别提高了3.9 倍和9.3 倍左右。根据以上的结论,我们最终选取了45°的倒刺微针作为后续的研究。
3.2.2.2 不同倒刺个数微针的应力测试
我们设计了无倒刺、1 个倒刺、3 个倒刺和6 个倒刺的微针,倒刺角度均为45°,并同样采用质构仪测试其拉应力和拔出力,结果如图3-10 所示。
图3-10 不同个数倒刺微针的机械性能测试。(a)不同倒刺个数微针模型; (b)不同倒刺个数的应力-位移曲线
对于普通锥形微针而言,其拔出力约为0.53 N,1 个倒刺的拔出力约为0.80 N,3 个倒刺的拔出力约为1.23N,而具有6 个倒刺的微针拔出力达到了1.37 N??梢钥闯?,随着倒刺个数的增加,不断提高了微针的黏附力的特性,6 个倒刺对比1 个倒刺拔出力提高了约2.6 倍。同时从图中可以看出,刺入力也有了相应的增加,也证明了多个倒刺提升了微针的断裂力。
3.2.2.3 不同倒刺层数微针的应力测试
为了探究不同层数对于微针应力的影响,我们用软件分别设计了一层倒刺和两层倒刺的微针,由于在上个实验中已经得到了6 个倒刺具有最佳的性能,因此在本次实验中每层也设计了6 个倒刺,分别测试其穿刺力和拔出力,结果如图3-11 所示。
图3-11 不同层数倒刺微针机械性能测试。(a)不同倒刺层数微针模型;(b)不同倒刺层数的应力-位移曲线
由数据可知,一层倒刺的拔出力为1.37 N,二层倒刺的拔出力为1.98 N,提升了0.71 N??梢钥闯觯孀诺勾滩闶脑黾?,同样也提高了微针的黏附力,两层的倒刺能够帮助微针更好地与伤口敷料贴合,增加了监测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付欣雨:3D 打印微针电极及其生物传感应用研究。硕士学位论文,20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