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爆发的危险疫情较多,国jia比较重视疾病控制中心的建设。据卫计委统计,截止到2017年10月底,我国共有3485个疾控中心。
目前,疾控中心对传染病监控具有较强力度,具体表现在对传染病、新型疾病的反应速度方面较快,建立了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共享特殊病例资料,极大程度上给较大范围的地区提供了疫情参照,为传染病早期的控制提供了参考依据。此外,疾控中心的传染病的监测机构、人员配置、监测内容不断完善、不断扩大,监测的病种不断增多。这表明,疾控中心对于我国疾病的控制具有*的作用。
不过,虽然新中国建立以来,一些常见的传染病,例如鼠疫、霍乱、肺结核、吸血虫病、狂犬病等的发病率都显著下降,传染病疫情获得有效控制,但我国正面临着人口快速老龄化,预计到2020年60岁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7.2%,同时疾病谱慢病化、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威胁、肿瘤高发等诸多挑战,疾控中心发展依旧不容松懈。
总体而言,我国比较重视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2016年总费用达49470.07亿元,同时,也切实加大了人力、物力的投入,建立了许多各级疾病防控机构,在此基础上取得较显著的成效。但是随着国jia经济的日益发展,我国疾控事业要获得长足的发展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如加强农村地区的疾控工作、提高各种疾控机构处理突然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疾控机构完善新疾病预报体系等。
首先,建立健全兼顾维持性经费的长效投入机制。在下一阶段体系建设中,应当继续加强政府的投入意识,确保对疾控中心履行公共职能的全额投入,将各级疾控经费在财政预算中单列,形成适宜投入的制度保障,以消除投入的随意性,如与地方经常性财政支出增长水平同步。同时注重优化投入的结构,对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等经常性维持经费有所倾斜,改变以依赖“专项资金”应急和预防服务收入维持生机的“无序、随意、不足”的投入机制。在此基础上,逐步规范、剥离有偿服务,*扭转“投入不足导致职能偏废”的困境。
其次,打造稳定适度、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例如,明确疾控专业人员的价值定位,提高社会地位和认可度,建立起基于工作数量、工作质量、技术水平、风险程度、工作复杂程度等分配要素的激励与分配制度。再如,不断提高卫生技术人员大学本科及研究生比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中国疾控中心,英文: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缩写CDC)成立于1950年,是由政府举办的实施国j*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技术管理和服务的公益事业单位。
前身为中央卫生研究院,更早可追溯到于1941年4月在重庆歌乐山成立的中央卫生实验院。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中国疾控中心),是由政府举办的实施国ji*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技术管理和服务的公益事业单位。其使命是通过对疾病、残疾和伤害的预防控制,创造健康环境,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jia安全,促进人民健康;其宗旨是以科研为依托、以人才为根本、以疾控为中心。在国jia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领导下,发挥技术管理及技术服务职能,围绕国jia疾病预防控制重点任务,加强对疾病预防控制策略与措施的研究,做好各类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划的组织实施;开展食品安全、职业安全、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放射卫生、环境卫生、妇女儿童保健等各项公共卫生业务管理工作,大力开展应用性科学研究,加强对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服务的技术指导、培训和质量控制,在防病、应急、公共卫生信息能力的建设等方面发挥国jia队的作用。
立即询价
您提交后,专属客服将第一时间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