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地类别 | 进口 | 价格区间 | 面议 |
---|---|---|---|
可实现位移范围 | 1.2CMnN,nm:um,nm | 位移分辨率 | 100nMnN,nm:um,nm |
应用领域 | 医疗卫生,化工,生物产业,制药/生物制药 | 有效加载载荷范围 | 2mNuN:mN,um |
有效载荷分辨率 | 0.1nNnN,nm:um,nm | 最大压痕深度 | 100umuN:mN,um |
压痕移动平台:具备粗进与精进两级移动精度。粗调可快速定位样品,精调则实现高精度压痕操作,能使探针自动寻找样品表面,确保精确压痕,为实验提供可靠的位移控制。
手动样品移动平台:为各种样品及容器提供放置空间,方便样品的安放与调整。
X - Y 移动台:可在 12×12 mm 范围内对样品进行杨氏模量测试或多点阵测试,满足不同实验对样品测试区域及范围的多样化需求 。
杨氏模量:测量范围极广,从 5 Pa 至 5 GPa,可覆盖从极软的水凝胶到相对较硬的骨组织等各类材料,尤其在表征 pa - kpa 范围的材料时表现,适用于研究如非常软的水凝胶、支架、球体、纤维、活性聚合物和弹性体、微纳米颗粒、3D 打印生物材料、生物工程组织、软骨等生物材料及软组织 。
压痕深度:最大可达 20 µm(部分资料显示为 100 µm),能够深入样品内部获取不同深度的力学信息。
力学分辨率:高达 0.1 nN,可精准感知微小的力学变化,为研究材料微观力学性能提供高灵敏度的数据采集能力 。
探头尺寸:半径范围为 100 nm 至 100 µm(或 3 - 250 µm),可根据不同样品的特性及实验需求选择合适尺寸的探头,实现从微观到宏观尺度的材料特性研究 。
压痕动态频率带宽:~ DC - 100 Hz(或 0.1 - 10 Hz,不同测试模式有所差异),能够在不同频率条件下对材料进行动态压痕测试,获取材料在交变力作用下的力学响应,如储存模量、损失模量和损失因子等参数,用于研究材料的粘弹性等特性 。
样品移动范围:X - Y 方向为 12×12 mm2,配合 Z 轴的移动,可对较大尺寸的样品进行全面测量,且能适应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样品 。
最小点阵间距:小于 1 µm,在进行多点阵测试时,可实现高分辨率的力学性能 mapping,精确捕捉样品表面力学性能的细微变化 。
点阵测试速度:最高可达 1 点 /s,保证在高通量测试需求下,仍能高效且准确地完成测量任务 。
加热器精度(可?。?/span>:小于 0.5 °C,若实验需要控制温度条件,该高精度加热器可提供稳定的温度环境,满足如模拟生理温度等实验要求 。
背光系统(可?。?/span>:采用准直光(LED),在实验过程中为样品观察提供良好的照明条件,便于操作人员清晰观察样品状态 。
内置 / 侧向摄像头(可?。?/span>:分辨率大于 10 µm,可实时记录实验过程,辅助实验操作及结果分析 。
准静态测试:支持单点和矩阵压痕测试,可获取材料在静态加载下的杨氏模量等参数,用于分析材料的弹性性能 。
蠕变和应力松弛测试:能够研究材料在恒定载荷或位移下,随时间变化的变形或应力松弛行为,深入了解材料的粘弹性特性 。
动态力学分析(DMA):该模式为 Piuma 开创性加入的功能,可获得材料与振动频率相关的储存模量(E')、损失模量(E'')和损耗因子(tanδ),用于研究材料在交变力作用下的滞后现象和力学损耗,全面表征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 。
操作流程简化:操作非常简单易学,研究人员只需将探头插入仪器,完成简单定标后,即可马上开始压痕实验。仪器具备自动寻找表面功能,进一步降低操作难度,节省实验时间,尤其适合对时间敏感的样品测试 。
数据采集与分析:实时分析计算测量结果,原始数据以文本文件存储,方便随时导入 Dataviewer 软件或其他常用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复杂处理。仪器借助功能强大且易于操作的软件,用户可自由控制压痕程序(如载荷、位移等),并通过自动处理曲线流程,快速获得数据和结果分析。软件还支持多种模型,利用 Hertz 接触模型从加载部分计算弹性模量,相较于常用的 Oliver&Pharr 方法,更适合生物组织和软物质材料特性 。
生物材料研究:用于表征生物材料(如生物支架、聚合物、3D 打印生物材料等)的微纳米机械性能,为生物材料的设计、优化及性能评估提供关键数据,助力开发更符合生理需求的组织工程材料和医疗器械 。
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测量细胞外基质、细胞层、类器官、生物工程组织等的力学性能,研究细胞微环境的力学特性对细胞增殖、粘附、分化等行为的影响,为组织再生和修复机制研究以及构建功能性组织替代物提供重要依据 。
疾病研究:通过测量病变组织(如纤维化组织、肿瘤组织等)与正常组织力学性能的差异,将力学特性作为一种无标记生物标志物,辅助疾病诊断、病情监测以及药物疗效评估,为疾病机制研究和治疗策略开发开辟新途径 。
软物质材料表征:对水凝胶、弹性体、活性聚合物、微纳米颗粒等软物质材料进行全面力学性能测试,描述其应变硬化行为、粘度等特性,帮助研究人员深入理解材料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指导材料的合成与改性 。
材料微观结构研究:利用其高精度的压痕及微观观察功能,研究材料微观结构(如晶体结构、相分布等)对宏观力学性能的影响,为材料微观结构优化和新材料研发提供理论支持 。
测量范围广:能测量从极软到相对较硬的各类材料,杨氏模量测量范围从 5 Pa 至 5 GPa,适用于多种生物材料和软物质材料研究,满足不同科研及工业应用需求 。
精度高:具备高力学分辨率(0.1 nN)和高精度的位移控制,压痕深度、探头尺寸等参数范围广且精度高,可提供准确可靠的力学数据,确保实验结果的科学性与重复性 。
测试环境灵活:尤其擅长在液体环境下对样品进行测试,模拟生物材料的生理环境,使测试结果更具实际意义,为生物医学相关研究提供了有力工具 。
操作简便:探头即插即用,仪器操作流程简单,具备自动功能辅助实验,大大降低操作人员的技术门槛,节省实验时间,提高实验效率 。
功能多样:涵盖多种测试模式,包括准静态、蠕变、应力松弛以及动态力学分析,可全面表征材料的力学性能,为深入研究材料特性提供丰富的数据维度 。
数据处理便捷:实时采集和分析数据,原始数据存储格式便于后续处理,配套软件功能强大,支持多种模型计算,满足不同用户对数据处理和分析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