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手机版
移动端访问更便捷安徽茶产业:乘政策东风,绽发展新花
2025年06月11日 17:20:45
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 点击量:2734

随着《安徽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的进一步完善和实施,安徽茶产业有望迎来新的飞跃。
为了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富民产业升级,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安徽省实际,制定《安徽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今日发布,公开征求公众意见。
安徽,作为我国重要的产茶大省,茶产业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在中国十大名茶中,安徽的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祁门红茶独占四席,名茶好茶辈出,种茶制茶历史可追溯至千年前。如今,在政策的护航下,安徽茶产业正蓄势待发,迈向新的发展征程。
目前,安徽全省共有10个市56个县(市、区)产茶,茶园面积稳定在320万亩,宛如一片绿色的海洋,为茶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24年,干毛茶年产量达18.1万吨、年产值239亿元,茶叶出口量、出口额常年位居全国第二、第三位,在国际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并且,全省已培育茶产业国家级龙头企业7家、省级龙头企业67家,年营收超亿元企业达到19家,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和集聚效应。安徽“四大名茶”更是入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文化力指数评价前20位,品牌价值均超过45亿元,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然而,在辉煌成绩的背后,安徽茶产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虽然名优茶众多,但名企少、名牌也少,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占比不到1%,在全国范围内,与浙江、福建等产茶大省相比,安徽缺乏年产值超40亿元的茶业集团。在区域公用品牌提升方面,也有很大的进步空间,部分产自安徽的茶叶,因本地品牌附加值不够高,流通到其他省份后,只能贴上当地品牌销售。同时,安徽茶园亩均产量低,2023年全省茶叶亩均产量56.98公斤,低于全国70.93公斤的平均水平,且干毛茶均价未达预期,影响了亩均效益。另外,茶产业结构有待优化,多数茶园只生产一季春茶,造成资源浪费。在产业链发展上,发力新式茶饮不足,“茶旅文康”融合发展不够深入,且国际市场以大宗茶出口为主,名优徽茶“走出去”面临困境。
在此背景下,《安徽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的出台具有重大意义。从种植端来看,条例将推动标准化茶园建设,推进茶园绿色防控。一方面,这有助于改善茶园基础设施,提高茶园管理水平,改变部分老茶园良种覆盖率低的现状。通过推广无性系良种,提升茶园宜机化水平,从而提高茶叶亩均产量。另一方面,绿色防控措施能减少农药使用,提升茶叶品质,使安徽茶叶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尤其是在干毛茶均价方面有望实现突破。例如,在一些已经开展绿色防控的茶园,茶叶品质明显提升,价格也有所上涨。
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条例鼓励加强夏秋茶资源利用,开发生产代用茶、调味茶、精品袋泡茶等新式茶饮产品及含茶食品、茶保健品等深加工产品。这将极大地丰富安徽茶产业的产品类型,拓展市场空间。近年来,随着新式茶饮的快速发展,市场对茶叶原料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安徽茶企若能抓住这一机遇,加大对夏秋茶的开发利用,不仅能提高茶叶资源的综合利用率,还能为茶农拓宽增收渠道。像六安黄大茶与新式茶饮的成功融合,就为夏秋茶的发展开辟了新路径,让原本不被充分利用的茶叶有了新的市场价值。
品牌建设也是条例重点关注的内容。通过整合品牌,打造“徽茶”省级区域公用品牌,并制定统一生产标准和质量追溯体系,有助于改变安徽茶产业“一心多用”、品牌分散的局面。当消费者对“徽茶”品牌有了更清晰、更统一的认知后,将有力提升安徽茶叶的整体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吸引更多消费者,进而促进茶叶销售,推动产业发展。
此外,条例在政策供给、资金扶持、人才培养等方面也将发挥积极作用。在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下,茶企能够加大在技术研发、设备更新、市场拓展等方面的投入,提升自身实力。例如,一些龙头企业在获得资金扶持后,引进了先进的茶叶加工设备,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而人才培养则为茶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智力保障,无论是在茶叶种植、加工技术创新,还是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专业人才的加入都将推动茶产业向更高水平迈进。
随着《安徽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的进一步完善和实施,安徽茶产业有望迎来新的飞跃。在政策的引导下,通过标准化茶园建设、夏秋茶资源开发、品牌整合等一系列举措,安徽茶产业将逐步克服当前面临的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到2027年,全省茶叶全产业链产值计划达到1050亿元的目标并非遥不可及。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44项2025年度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立项计划。2025-07-30 09:47:56
-
炒菜机器人作为餐饮行业的新兴力量,既不是厨师和底层餐饮从业者的“天敌”,也并非做不出美味菜品,更不等同于预制菜。2025-07-29 15:57:26
-
上半年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为97.9%(附仪器清单)
2025年上半年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为97.9%。2025-07-29 10:34:35 -
“餐超”这一新兴业态为食品机械企业开辟了广阔市场。那些专注于研发生产高效烹饪设备、食品加工设备、保鲜冷藏设备以及清洁消毒设备的食品...2025-07-28 15:56:02
-
食品机械作为食品安全的“硬件基石”,通过冷藏保鲜、消毒杀菌、清洁加工等多维度,为夏季餐饮安全筑起一道坚实屏障。2025-07-25 15:42:58
-
从上海的试点实践来看,数字标签的推广是食品行业顺应数字化浪潮的必然选择。它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食品信息的深度知情需求,推动了食品企业...2025-07-24 15:52:38
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