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手机版
移动端访问更便捷除了二氧化碳 甲烷控排行动成果同样显著
2025年06月11日 14:27:37
来源:化工仪器网 点击量:5499

除了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涵盖的类别还有很多,例如甲烷、氟化气体等。其中甲烷作为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虽然在大气中浓度远低于二氧化碳,但其温室效应潜能值(GWP)是二氧化碳的28倍,并且具有增温潜势高、寿命短的特点。因此同样是重点治理对象。
全球变暖是一个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问题,它直接影响了地球的生态系统,并且威胁着人类健康与经济发展。全球变暖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温室效应,即太阳光照到地球表面,再反射回天空,被大气层里的温室气体吸收,然后向各处释放,最终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并超出正常温度区间的情况。
温室效应的产生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维持了地球的温室效应,人为因素则是加剧了温室效应。而人为因素中,温室气体的排放占据了主要位置。因此,自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签署以来,无论是《京都议定书》还是《巴黎协定》,都在强调温室气体减排这一核心工作,包括但不仅限于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退耕还林等行动。
不少国家在实行减排行动的过程中也收获了积极的正反馈,这些正反馈也常常以新闻报道的形式被广而告之。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经常能看到的一条便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XX”。诚然,二氧化碳作为主要的温室气体,能够直接反映温室效应的严重程度。实现二氧化碳减排对于缓解温室效应效果显著。但与此同时,减排也不能仅关注二氧化碳一项指标。
除了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涵盖的类别还有很多,例如甲烷、氟化气体等。其中甲烷作为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虽然在大气中浓度远低于二氧化碳,但其温室效应潜能值(GWP)是二氧化碳的28倍,并且具有增温潜势高、寿命短的特点。因此同样是重点治理对象。同时,由于甲烷在大气中停留时间较短,约12年,理论上来说,实现甲烷的快速减排对于减缓短期升温有显著成果。
事实上,我国一直以来就很重视甲烷减排工作。尤其是针对甲烷排放严重的领域,曾多次出台相关政策进行指导与监管。例如此前生态环境部、科技部等11部门就印发了《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推进能源、农业领域甲烷排放控制,加强垃圾和污水处理甲烷排放控制。
这些工作同样获得了非常不俗的成绩。根据近日2025甲烷大会上公布的数据,2024年,我国煤矿瓦斯抽采量135亿立方米,利用量超过60亿立方米,利用率为44.4%。已建成20余个低浓度瓦斯和风排瓦斯氧化利用项目,年减排等效二氧化碳超800万吨。此外,在油气领域,2024年常规火炬点燃率下降至0.12%,低于国际油气气候倡议(OGCI)0.2%的目标。西南油气田在增产天然气的同时,实现甲烷排放量减少30%。各地开展了甲烷资源化利用工作收获了大量成果。
总的来说我国在温室气体控制方面展现出坚定的决心和积极的行动,收获了可观的成果的同时,也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而随着相关技术的持续发展,后续相关行动还将继续推进。美好的明天会距离我们越来越近。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刘欢教授牵头的“量子人工嗅觉”青年团队,在半导体材料与人工智能交叉领域取得重要突破,用“电子鼻”精准...2025-07-31 13:51:27
-
河北省发布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监管新规征求意见稿,旨在解决机构违规、恶性竞争等问题。新规从压实主体责任、严格监管执法、强化跟踪问效三...2025-07-30 11:17:19
-
华测检测收购希腊Emicert控股权,拓展欧盟碳排放认证市场
华测检测(股票代码:300012)近日签署协议收购希腊Emicert公司控股权,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交割。此次收购将填补华测在欧...2025-07-30 11:03:11 -
财政部公布2025年上半年财政收支情况,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1271亿元,同比增长3.4%,科学技术支出4790亿元,...2025-07-28 11:49:26
-
近日,阜新市生态环境局委托辽宁卓铸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组织公开招标,采购便携式FID监测仪、OBD智能环保检测诊断仪等现场检测执法设备...2025-07-25 08:33:27
-
近日,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将在建材和珠宝玉石领域组织开展2025年度检验检测机构能力验证活动,本年度检验检测机构能力验证包括5个项...2025-07-21 14:31:15
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