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手机版
移动端访问更便捷立秋至 面对“秋老虎”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2024年08月07日 11:49:16
来源:化工仪器网 作者:小王 点击量:7252

立秋的影响却已经悄然而至,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便是“贴秋膘”。贴秋膘,简单的说就是吃丰盛的美食,其中以肉为首,所以也有“以肉贴膘”的说法。当然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普及教育的落实,以及大众对于健康的重视,如今的贴秋膘更注重膳食平衡,保留了原本习俗中秋季适当进补以恢复和调节人体各脏器机能的基本逻辑,但是在选择上则更注重均衡。
【化工仪器网 行业百态】转眼,时间已经来到了立秋,本该是个“凉风有信,滋阴润燥”的节气,但高温红色预警却把我们拉回了残酷的现实。事实上,早在前些日子,晚上就已经针对2024年立秋做出了评价,称其为“不平凡”的节气。据称,今年立秋是60年难遇的“晚立秋”和“公秋”。而在我国的传统文化里,也有“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以及“公秋爽,母秋凶”的说法,虽然这背后可能更多的是古人对于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总结,缺乏更加具体的科学论证,但是至少从目前的“亲身体验”来看,今年的“秋老虎”是来势汹汹了。
不过热归热,立秋的影响却已经悄然而至,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便是“贴秋膘”。贴秋膘,简单的说就是吃丰盛的美食,其中以肉为首,所以也有“以肉贴膘”的说法。当然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普及教育的落实,以及大众对于健康的重视,如今的贴秋膘更注重膳食平衡,保留了原本习俗中秋季适当进补以恢复和调节人体各脏器机能的基本逻辑,但是在选择上则更注重均衡。
而贴秋膘的习俗自然而言也会带动食品及食品加工业的发展。根据近几日的新闻报道来看,众多熟食品牌都开始加紧生产以满足市民的采购需求。从消费市场来说,这对于经济是能带来不错的促进作用的。但与此同时,随着近几年互联网产业的高速发展,从事熟食及预制食品生产的厂家增加, 其中不少都是通过网络渠道销售的。这无形之中增加了食品安全的监管难度。事实上,这也是近几年秋季食安问题屡见不鲜,以及有关部门加强秋季食品安全检查工作的一个主要原因。此外,夏秋季节本身就存在气温高、湿度大等特点,食物易腐败变质,因此本身这个季节也是是食源性疾病的高发期。加强食安监测工作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食品安全检查工作贯穿于食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通过严格的食品安全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并消除食品中的安全隐患,防止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益。为了落实好这方面工作,先进的检测仪器不可或缺。而为了快速、准确地检测出食品中的各种有害物质,为食品安全提供有力保障,许多时候需要不同的仪器“对症下药”。
例如采用色谱或质谱技术,能够精确测定食品中微量的农药成分;采用原子吸收或原子荧光光谱,可以准确的测定食品中的重金属成分;借助离心机、显微镜等仪器,可以对食品中的微生物进行探明等等。甚至在这一基础下,发展出了诸多针对性强的专用设备,例如农药残留检测仪、微生物检测仪、多参数食品安全快速分析仪等等。
事实上目前许多企业针对食品检测的需求,也推出了许多可靠且具备技术优势的食安检测仪器。而每年这个时候,针对食品安全相关的采购项目也会有所增加。这也侧面反应了市场对于秋季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
此外,完善检测体系以及严苛的执法力度,也是进一步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因此,许多时候,食安其实是有关部门、消费市场共同监督的成果。相信在先进的检测仪器的支持下,通过加强食品安全检查工作和大众监管力度,我们能够在享受美食的过程中,安心、舒心的度过这个秋天。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从消暑神器到产业新星,冬瓜的蜕变之路,正是我国农产品增值的生动写照。2025-07-31 15:25:02
-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刘欢教授牵头的“量子人工嗅觉”青年团队,在半导体材料与人工智能交叉领域取得重要突破,用“电子鼻”精准...2025-07-31 13:51:27
-
7月29日,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促进农产品消费有关情况?;嵋楸硎?,我国是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每年仅生鲜农产品...2025-07-31 13:31:39
-
2025年上半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完成食品安全监督抽检263.9万批次,对6.9万批次不合格产品进行下架、封存、召回。2025-07-31 10:28:26
-
这些看似寻常的水果干,背后凝聚着现代化食品加工技术与先进设备的智慧,让我们得以在不同季节都能品尝到水果的独特风味。2025-07-30 15:52:25
-
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44项2025年度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立项计划。2025-07-30 09:47:56
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