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手机版
移动端访问更便捷国家发改委:2023年度碳达峰碳中和课题委托研究征集
2023年07月28日 14:45:32
来源:化工仪器网 作者:羊舌木 点击量:4723

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强政策储备,强化决策支撑,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资源节约和环境?;に径?023年度碳达峰碳中和领域重大课题项目,向社会公开征集研究单位。
【化工仪器网 时事热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せ肪车牟到峁?、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将为我国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强政策储备,强化决策支撑,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资源节约和环境?;に径?strong>2023年度碳达峰碳中和领域重大课题项目,向社会公开征集研究单位。
公告中明确研究题目及要点。
(一)落实“双碳”目标任务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路径研究
分析全球范围内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趋势,梳理总结我国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现状,有针对性提出相关支持政策建议。
(二)碳预算管理制度研究
梳理国际碳预算管理经验做法,分析其实施成效、存在问题等,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进展,研究提出建立碳预算管理制度的政策建议。
(三)绿色低碳先进技术分类识别及支持政策研究
按类别梳理绿色低碳领域先进技术,分析低碳零碳负碳关键技术应用前景、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发展方向等,确定先进适用技术范围,研究提出支持有关技术研发、应用和推广的政策建议。
(四)产品能耗标准与碳排放标准协同模式研究
梳理分析世界主要经济体重点产品能耗和碳排放管理要求,研究我国产品能耗标准与碳排放标准的实施效果,提出单位产品能耗标准和碳排放标准的协同管理模式和相关政策实施建议。
(五)重点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研究
梳理全球范围内产品碳足迹管理和碳标识制度有关情况,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研究提出我国重点产品碳足迹方法学、背景数据库和碳标识制度总体框架,提出建立重点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政策建议。
(六)工业生产过程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研究
开展工业生产过程碳排放核算方法研究,研究提出重点行业碳排放因子相关系数测算工作程序,并通过开展调研、组织试算等方式验证碳排放核算方法的可行性。
(七)碳减排市场化机制研究
梳理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及运行情况、碳抵消机制设计及实施情况、其他碳减排相关市场化政策机制设计及实施情况,研究提出建立健全我国碳减排市场化机制的政策建议。
公告中明确要注重提升课题研究质量,形成的研究成果要有前瞻性,符合客观实际,政策建议应具有针对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为深入推进“双碳”各项重点任务和制定实施新的重大政策提供支撑。
据公告所示,课题申报截止时间为2023年8月11日(以寄出邮戳日期为准)。委托研究课题项目执行时间由签订合同之日起至2023年12月底。项目承担单位应在2023年12月15日前提交最终研究成果(3份研究报告全本、1份电子版,3份研究报告简写本、1份电子版)。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近日,生态环境部组织编制了《玻璃工业大气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等2项国家生态环境标准意见稿,现公开征求意见,截止至2...2025-07-31 11:06:04
-
近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团队利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开发了一种量化垃圾填埋场甲烷排放的新方法,并精确测量了全球垃圾...2025-07-30 16:56:30
-
由中盐集团与清华大学等单位合作的“大规模盐穴储氢”主体工程在江苏常州正式开工建设,填补了我国大规模盐穴储氢领域的空白,同时将为破解...2025-07-28 15:17:06
-
环境监测仪器、医疗仪器等行业利润大幅增长!装备制造业支撑作用显著
“两新”政策带动效果持续显现。6月份,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实现行业利润同比增长12.1%、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制造同比增长22....2025-07-28 10:54:59 -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2025年度国家工业节能降碳诊断服务任务清单的通知》。2025-07-23 15:03:03
-
近日,北京市印发实施《北京市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简称《行动方案》),明确到2030年,重点领域甲烷排放将得到有效控制,甲烷资源...2025-07-17 13:15:18
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