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手机版
移动端访问更便捷支持政策密集发布,充电桩建设浪潮到来
2022年07月28日 11:41:57
来源:环保在线 点击量:3804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大幅增长,与之配套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也在快速推进。2022年以来,从国家到地方,都在政策上对充电桩建设进行了规划和支持。
【化工仪器网 时事热点】早在2020年,充电桩就已经凭借新能源汽车推广配套设施的身份,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并纳入“新基建”的范畴。而为应对“暴增”充电需求、“里程焦虑”等显示情况,充电桩也被认为解决新能源汽车推广的“最后一公里”,是促进其渗透率大跨步提升的一剂“猛药”。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大幅增长,与之配套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也在快速推进。业界认为,未来一段时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还会不断提升,受此影响,充电桩正迎来新一轮建设浪潮。2022年以来,从国家到地方,都在政策上对充电桩建设进行了规划和支持。
1月,国家发改委等十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再强调要合理布局城市公共充电网络、补齐县城乡镇建设短板、加快高速公路服务区快充站建设等。
随后,宁夏、东莞、重庆、苏州等地分别出台了充电桩建设有关规划。
《宁夏充电基础设施“十四五”规划》要求,到2025年底将建成6000个充电桩;《东莞市汽车能源基础设施“十四五”规划》要求,“十四五”期间新增充换电设施10.8万台,将总量拓展至12万台;《重庆市充电基础设施“十四五”发展规划》要求,到2025年,公共充电桩超过6万个、自用充电桩超过18万个;《苏州市“十四五”电动汽车公共充换电设施规划》要求,到2025年,苏州需累计建成20万个充电桩,实现2:1左右的车桩比。
从实际效果来看,政策的驱动作用很明显。相关数据显示,今年1-6月,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增加超130万台,其中公共充电桩增量同比上涨228%,私人充电桩增量同步上涨511%,且仅在上半年,公共充电桩和私人充电桩的增量就已经大幅超过去年全年。
一国际咨询公司预测,到2030年间,美国、欧洲和中国电动汽车充电行业都是一个巨大且有力可图的市场,行业收入和利润将迅速增长,收入最高可超过1500亿欧元,中国约贡献其中的20%。另外,智能能源服务也会迎来快速发展,有力推动总利润增长。
7月初,商务部等17部门再发布重磅文件《关于搞活汽车流通扩大汽车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要求各地积极支持充电设施建设,尤其是在居住社区、停车场、加油站、高速公路服务区、客货运枢纽等需求集中的场景,同时引导充电桩运营企业适当下调充电服务费。
早在2020年,充电桩就已经凭借新能源汽车推广配套设施的身份,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并纳入“新基建”的范畴。而为应对“暴增”充电需求、“里程焦虑”等显示情况,充电桩也被认为解决新能源汽车推广的“最后一公里”,是促进其渗透率大跨步提升的一剂“猛药”。因此,当下正是充电桩行业的黄金发展期,在较大的市场缺口下,充电设备每年的市场空间综合预计可达百亿级。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由中盐集团与清华大学等单位合作的“大规模盐穴储氢”主体工程在江苏常州正式开工建设,填补了我国大规模盐穴储氢领域的空白,同时将为破解...2025-07-28 15:17:06
-
环境监测仪器、医疗仪器等行业利润大幅增长!装备制造业支撑作用显著
“两新”政策带动效果持续显现。6月份,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实现行业利润同比增长12.1%、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制造同比增长22....2025-07-28 10:54:59 -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2025年度国家工业节能降碳诊断服务任务清单的通知》。2025-07-23 15:03:03
-
近日,北京市印发实施《北京市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简称《行动方案》),明确到2030年,重点领域甲烷排放将得到有效控制,甲烷资源...2025-07-17 13:15:18
-
生态环境部发布《污染物自动监测监控系统数据传输技术要求》等两项国家生态环境标准
日前,生态环境部批准《污染物自动监测监控系统数据传输技术要求》等两项标准为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并予发布。2025-07-16 10:20:58 -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严格规范生态环境行政检查 大力提升执法质效的通知》,着力提升行政检查的规范性和精准度,确保生态环境领域行...2025-07-15 15:22:25
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