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手机版
移动端访问更便捷三只松鼠爆出安全隐患 食品安全警钟长鸣
2021年05月14日 17:01:28
来源:化工仪器网 点击量:6872

食品安全问题作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多个重大食品安全问题的曝光,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也在不断加大,随着社会各界检测能力的提升,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情况已经有了很大改善。
【化工仪器网 行业百态】食品安全问题作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多个重大食品安全问题的曝光,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也在不断加大,随着社会各界检测能力的提升,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情况已经有了很大改善。
日前,零食品牌三只松鼠又一次登上热搜,原因是因为被指出有食品安全问题。在市场监管总局组织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中,对饮料、酒类、糕点、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饼干水果制品、肉制品、水产制品、特殊膳食食品、食糖、茶叶等23大类食品378批次样品进行抽查检测,检查出12大类食品、20批次样品不合格,而三只松鼠赫然在列。
市场监管部门的抽检信息显示,三只松鼠生产日期为2020年5月23日,规格型号为160g/袋的开口松子过氧化值(以脂肪计)检测值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达到了2.2g/100g。而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坚果与籽类食品》(GB 19300—2014)中规定,熟制坚果与籽类食品(除葵花籽外)中过氧化值(以脂肪计)的最大限量值为0.50g/100g,据此计算三只松鼠的超标幅度高达3.4倍。5月10日,三只松鼠在官微发布致歉声明并表示将进行整改。公司表示,开口松子过氧化值超标系流通运输环节所致,公司对抽检不合格的产品已经召回。
相关资料显示,过氧化值表示油脂和脂肪酸等被氧化程度的一种指标。是1千克样品中的活性氧含量,以过氧化物的毫摩尔数表示。用于说明样品是否因已被氧化而变质。那些以油脂、脂肪为原料而制作的食品,通过检测其过氧化值来判断其质量和变质程度。一般来说,过氧化值越高,其酸败程度越厉害。
有行业专家指出,过氧化值超标的食品已经发生了变质,长期食用过氧化值超标的食物对人体的健康非常不利,因为过氧化物可以破坏细胞膜结构,导致胃癌、肝癌、动脉硬化、心肌梗塞、脱发和体重减轻等。长期食用过高过氧化值的食物对心血管病、肿瘤等慢性病有促进作用。
对于过氧化值的检测检测技术相对比较成熟,在中国食品质量标准GB/T 5009.37-2003食用油卫生标准分析方法中,提及或介绍了对食用植物油中酸价、过氧化值、羟基价、游离棉酚(适用于棉籽油)、砷、苯并芘、黄曲霉毒素B1、残留溶剂、镍、非食用油、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和标准,其中涉及到过氧化值的主要有两种检测方法滴定法和比色法。
作为消费者在选购食品时,第一应注意产品的标签标识,特别是包装袋上的保质期和生产日期。其次要检查包装是否有破裂,包装袋破裂会增加食物与空气接触的时间,导致过氧化值超标。最好选择真空包装或者在包装中有脱氧剂的商品。真空包装和脱氧剂,能有效降低包装袋内氧气的含量,降低油脂被氧化的程度。
食品安全是食品行业的首要任务,若不能保证食品安全,那么再好的营销及口味也不足以吸引人。希望我国的食品企业能够警钟长鸣,踏踏实实做好食品,让消费者买的放心,吃的放心。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近日,隰县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就“隰县综合检验检测中心水质检测项目设备购置”发布公开招标公告,预算金额为232.456万元。2025-07-31 10:16:13
-
近日,四川农业大学就“2025年食品重点实验室色谱设备采购项目”发布公开招标公告,预算金额为998万元。2025-07-31 09:53:59
-
深圳市儿童医院就“HPLC液相色谱一批”发布招标公告,预算116万元。2025-07-31 09:37:31
-
2025年上半年液相色谱仪海关数据盘点:进口金额高达14.88亿元!国产液相色谱技术亟待加强
据化工仪器网整理,我国2025年上半年液相色谱仪共出口1063台,出口金额高达1.72亿元;共进口4712台,进口金额高达14.8...2025-07-30 17:24:51 -
上海市废止207项地方标准,涵盖民生消费类、农业生产与食品类、工业技术与节能环保类、卫生健康等多个领域,并涉及多项检验检测方法标准...2025-07-30 11:34:05
-
近日,平顺县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就“北京专家工作站实验室设备采购项目”进行公开招标,项目编号1404252025AGK00079,项目...2025-07-30 11:19:47
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