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手机版
移动端访问更便捷中国科大在单分子精密测量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2021年02月22日 08:50:15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点击量:599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单分子科学团队侯建国、王兵、谭世倞等科研人员发展了多种扫描探针显微成像联用技术,实现了对单分子在电、力、光等外场作用下不同内禀参量响应的精密测量,在单化学键精度上实现了单分子多重特异性的综合表征。这一研究成果于2月19日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化工仪器网 科技前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单分子科学团队侯建国、王兵、谭世倞等科研人员发展了多种扫描探针显微成像联用技术,实现了对单分子在电、力、光等外场作用下不同内禀参量响应的精密测量,在单化学键精度上实现了单分子多重特异性的综合表征。这一研究成果于2月19日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精确测定分子的化学结构、识别其化学物种一直是表面科学的核心问题。即使在单个分子层次上,分子结构、电子态及其激发态、化学键振动、反应动力学行为等多维度的内禀属性均表现出显著的特异性。针对分子多维度内禀参量的精密测量是全局性和综合性理解分子特异性的基础,但始终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前沿问题。在过去40多年里,扫描隧道显微术(STM)及其衍生出的多种高分辨的显微成像技术,如q-Plus原子力显微术(AFM),已经获得1埃量级的空间分辨能力。但是,这些显微技术缺乏化学识别能力。直到2013年,中国科大单分子科学团队利用针尖增强拉曼成像技术(TERS),首次实现了亚纳米级的化学识别(Nature 2013, 498, 82),并于2019年将该技术的空间分辨推进至1.5埃(Nat. Sci. Rev. 2019, 6, 1169),为进一步拓展针对分子特异性的全局表征研究打下了基础。
该团队在前期工作基础上,采用融合STM、AFM、TERS等扫描探针技术的策略,发展了STM-AFM-TERS联用技术,突破了单一显微成像技术的探测局限;利用这一高分辨的综合表征技术,以并五苯分子及其衍生物作为模型体系,结合电、力、光等不同相互作用,实现了对电子态、化学键结构和振动态、化学反应等多维度内禀参量的精密测量。实验结果揭示了Ag(110)表面吸附的并五苯分子转化为不同衍生物的机理,其中纳腔等离激元激发是导致特定吸附构型下C-H键选择性断裂的原因。在技术上,通过集成高灵敏度的单光子计数器,研究团队将拉曼光谱的实空间成像速度提高了2个数量级,成功实现了并五苯分子化学反应前后的动态跟踪与测量。结合理论计算,揭示了分子化学反应过程的机理,验证了实验观测结果。
这一融合多维度表征技术策略有望为表面催化、表面合成和二维材料中的化学结构与物种识别以及构效关系的构建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在表面化学、多相催化等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犊蒲А吩又旧蟾迦似兰鄹眉际?ldquo;将具有跨领域的影响力”(becoming highly influential across the fields)。
中国科大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博士生胥佳玉、祝翔是本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侯建国、王兵、谭世倞为论文通讯作者。
该研究得到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安徽省相关项目的资助。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委托北京宏信天诚国际招标有限公司组织公开招标,采购中红外纳秒瞬态吸收光谱仪,预算171万元。2025-08-01 10:22:23
-
近日,中国矿业大学就“中国矿业大学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项目”发布公开招标公告,预算金额为120万元。2025-08-01 09:12:58
-
涉及质谱、光谱法 2025年山西检验检测机构能力验证项目公布
2025年山西检验检测机构能力验证项目公布,项目检测方法主要涉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等。2025-07-31 14:58:07 -
浙江工业大学计划采购显微共聚焦拉曼光谱系统、流式细胞仪、不溶性微粒检测仪等仪器设备,预算超1.3亿元。2025-07-31 13:27:37
-
华东师范大学联合纽约大学、芝加哥大学研发新型AI模型EnviroDetaNet,突破分子光谱预测瓶颈。该模型基于E(3)等变神经网...2025-07-31 10:53:30
-
近日,隰县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就“隰县综合检验检测中心水质检测项目设备购置”发布公开招标公告,预算金额为232.456万元。2025-07-31 10:16:13
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