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手机版
移动端访问更便捷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
2019年10月16日 15:23:38
来源:化工仪器网 点击量:6573

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并且已经成为衡量人类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化工仪器 行业动态】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并且已经成为衡量人类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而粮食作为食品工业的基础,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996年,中国政府曾发表《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有力回应了社会关于“谁来养活中国人”的质疑。时隔23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10月14日再次发表《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全面介绍中国粮食安全成就,增进社会对中国粮食安全的了解。
白皮书约1.2万字,分为前言、中国粮食安全成就、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对外开放与合作、未来展望与政策主张、结束语等6部分。白皮书全面总结反映了我国粮食安全取得的历史性成就,重点阐述了1996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实施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举措办法,介绍了中国粮食对外开放和合作的原则立场,并提出了未来中国粮食问题的政策主张。
白皮书说,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始终把解决人民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首要任务。
白皮书表示,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中国在农业基础十分薄弱、人民生活贫困的基础上,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不仅成功解决了近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居民生活质量和营养水平显著提升,粮食安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针对粮食生产能力,白皮书指出,提升耕地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2011年以来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260多万公顷,项目区耕地质量提升1-2个等级,每公顷粮食产量提高约1500公斤,粮食生产能力得到提升。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推广秸秆还田、绿肥种植、增施有机肥、地力培肥土壤改良等综合配套技术,稳步提升耕地质量。实施耕地休养生息规划,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持续控制化肥、农药施用量,逐步消除面源污染,?;ど肪?。
针对粮食产业经济,白皮书指出要深入实施粮食工程。建立专业化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为种粮农民提供清理、干燥、储存、加工、销售等服务。建立与完善由6个、32个省级、305个市级和960个县级粮食质检机构构成的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基本实现“机构成网络、监测全覆盖、监管无盲区”。制定发布“中国好粮油”系列标准,促进粮油产品提质升级,增加绿色粮油产品供给。
白皮书表示,粮食安全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础,关系人类永续发展和前途命运。作为世界上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负责任大国,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积极力量。
后,白皮书强调,确保粮食安全,中国与世界命运休戚与共。中国将继续遵循开放包容、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努力构建粮食对外开放新格局,与世界各国一道,加强合作,共同发展,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不懈努力,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
附录:《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从消暑神器到产业新星,冬瓜的蜕变之路,正是我国农产品增值的生动写照。2025-07-31 15:25:02
-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刘欢教授牵头的“量子人工嗅觉”青年团队,在半导体材料与人工智能交叉领域取得重要突破,用“电子鼻”精准...2025-07-31 13:51:27
-
7月29日,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促进农产品消费有关情况。会议表示,我国是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每年仅生鲜农产品...2025-07-31 13:31:39
-
2025年上半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完成食品安全监督抽检263.9万批次,对6.9万批次不合格产品进行下架、封存、召回。2025-07-31 10:28:26
-
这些看似寻常的水果干,背后凝聚着现代化食品加工技术与先进设备的智慧,让我们得以在不同季节都能品尝到水果的独特风味。2025-07-30 15:52:25
-
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44项2025年度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立项计划。2025-07-30 09:47:56
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